目標方向逐步清晰 二次調控該如何出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8日 10:37 中國經營報 | |||||||||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 進入六月,滬深股市長達半年之久的持續上升行情出現了明顯逆轉,6月7日甚至出現了四年來單日最大的跌幅。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5月份數據即將出來,各家機構為回避可能再次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而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種種跡象表明,在5月份各項經濟、金融運行數據出臺后,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方向將逐步清晰起來。
觀測期已過 5月份數據之所以重要,則還需從 “二次調控”說起。本輪宏觀調控已經歷時3年之久,其中有兩個重要時點:一是2004年第四季度,在經過近兩年的宏觀調控,曾經猶如脫韁之馬的國民經濟終于馴服地放慢了它的增長節奏,從此踏上了一年之久的回歸路;二是2006年第一季度,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尤其是GDP和固定產投資的增長,都出現了明顯的反彈,引發了歷史上少見的(在一輪調控周期中)“二次調控”的出現。“二次調控”雖然始于4月份,但迄今為止還只是處于發出信號階段。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經濟雖然出現了反彈,但由于為時較短、幅度有限、其性質還難以判定,因而需要留一段觀測期,以免出現誤診,開錯藥方;二是先發出信號,以測試各界反應,為下一步行動提供依據。 現在,“二次調控”的預警信號已經發出一個多月了,但經濟強勁反彈的步伐絲毫并未為其所動。在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都出現了不斷加速增長態勢。其中,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14.2%,處于近10年來較高水平和近10年來5月份的最高水平。外貿出口雖然沒有加大增長幅度,繼續維持在高位運行,但當月外貿順差高達到130億美元,創下近8年來單月貿易順差的最高紀錄。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不禁猜測:“二次調控”這柄懸在頭頂的利劍是否會快速落下?如果落下,又會落在誰的頭上呢? 關于宏觀調控,中央領導人早有批示,宏觀調控政策既要解決眼下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又要放眼長遠的改革和市場經濟建設。這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制定宏觀調控政策的最基本的指導原則。按筆者的理解,在當前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放眼長遠”,就需要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尤其是需要防止2008年奧運會景氣結束之后中國經濟出現大衰退;“解決眼下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則應當是防止經濟繼續加速增長,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偏熱和過熱。 很顯然,從5月份數據看,國民經濟加速增長態勢非常清晰,如果不采取措施,將來很可能就會走向過熱。同時,鑒于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具有滯后性,需要打提前量,以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調節,“二次調控”在信號之后走向行動,應當是預期之中的事情。 三駕“馬車”良莠不齊 然而,從各種指標比如物價、資源約束、就業等各項指標看,目前的經濟發展還只是處于“總體過快、局部偏熱”階段,采取總體激進的調控措施并不合適,反而可能引發經濟出現大的震蕩。依此類推,未來即使采取行動,其力度應當相對溫和,同時注意政策出臺的節奏和相互配合。 政策的結構性取向則取決于對經濟運行結構分析的結果。 在三大需求中,投資的加速增長則是屢教不改的老毛病。這其中,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具體包括:一是當前市場需求比較旺盛,投資預期良好。二是銀行貨幣流動性偏大。三是地方政府投資沖動強烈。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也是近三年來宏觀調控的最主要任務,但是效果始終不是太明顯,其主要原因在于有關政策缺少“抓手”。在年初的全國發展與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提出在“管住銀根和地根”的同時還必須嚴把“安全” 關和“環保”關。但現實中,“銀根”是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而對后者來說商業利益高于一切,“銀根”到底是緊,還是松?完全取決于其自身經營的需要。“地根”基本上是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至于“安全”和“環保”關,由于對應的主管部門又都屬于“弱勢”部門,無法對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形成有效的制衡。 對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評估則可能是毀譽參半。海關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了23.6%和25.1%。一方面,外貿出口的高速增長,有利于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的矛盾,增加國內就業。但另一方面,外貿出口的高速增長,可能表明我國粗放型的外貿格局依然沒有得到改變。這不僅可能給我國帶來更多的外貿磨擦,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的繼續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控難度也將進一步加大。 相形之下,消費的加速增長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因為這正是今年宏觀調控政策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前期的宏觀調控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消費持續增長的意義在于,既可以緩解國內存在的投資與消費嚴重失衡的矛盾,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具體地說,5月份消費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這些年來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家庭購買力已經累積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再加上低水平存款利率的刺激,人們消費傾向有所提高;二是這幾年房地產的快速發展,許多居民購買了新的住宅,因而對家用電器、家具和家居裝潢的需求相應增大。從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這三類需求是拉動5月份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其中,音像器材類消費比4月加速增長了9個百分點。家具類加速增長24.4個百分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幅雖略有放慢,但依然保持了20.2%的高水平。三是物價水平的觸底回升,刺激了一些居民購買欲望。 另外,在上述三個原因中,其中第二條原因也許又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房地產政策調控政策也正在發生作用。“國六條”的精神之一就是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和投資行為,鼓勵居民購買自住房。從4、5月份的情況看,在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放慢的情況下,家庭裝修和家電、家具購買卻加速增長,這可能表明自住房的比例確實是在增加。 價格傳導的亮點 5月份經濟中出現的另一個亮點就是,PPI和CPI傳導機制出現疏通苗頭,表明今年以來的價格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份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雙雙出現回升,這種現象為多年來所罕見,這使得人們對通貨膨脹壓力的感覺有所加劇。但筆者以為,對此現象不應太過敏,物價上漲背后有著一些客觀原因在起作用:一是能源制度的改革,今年以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僅是對成品油價格就上調了兩次。5月份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升幅都達二成或以上。二是國際初級市場價格已經持續出現5個月的上升,對國內市場形成一定的傳導作用。三是社會總需求的持續擴張對國內市場價格產生拉動作用。 實際上,不管是PPI,還是CPI,都還是從階段性底部開始溫和回升,上升幅度小,絕對水平低,相距人們所擔心的通貨膨脹還甚遠。而且在上述三個原因中,能源價格改革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物價上漲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換句話說,5月份的物價如果不上升,我們反而需要擔心:國民經濟是否是已經太冷了?是否該為即將來臨的通貨緊縮做準備了?另外,CPI的上漲在較大程度上是因為能源價格改革帶來的成本推動,白色家電價格的上漲背后反映的就是,長期以來困擾我們的PPI到CPI傳導機制不暢的困境開始出現了緩解。這一現象應該值得關注。 初步分析,下一步宏觀調控政策如果出臺,應當注意與前期政策進行銜接,通過出臺有關細則和配套措施,將前期制定好的一些重要政策,如控制固定資產過快增長、調控房地產市場、抑制產能過剩、減少貨幣流動性等,進一步貫徹落實。與此同時,根據當前出現的新情況,做一些適當的政策調整,其中應該重點注意保護好消費發展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加大外貿結構的調控力度。對于物價上漲,則仍然可以繼續給予關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