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動用四大手段調控 加息依然必要時機是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7日 19:55 財經時報 | |||||||||
鈕鍵軍 何時動作最為適合?一個不可回避的時間點就是,7月1日,中國將正式實施新的國庫現金管理制度。這預示著,日后將有萬億財政資金作為基礎貨幣流入市場,這勢必加劇中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泛濫,因而,此前加大貨幣回籠力度在所難免。從遠期看,人民幣如果不跟隨美元加息,只會減弱人民幣短期升值的壓力,但同時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央行慣于漸進式的調控手法。目前情況看,中國貨幣政策的力度恐怕需要加大了。 當我們剛剛試圖表達這一看法時,6月16日(周五)晚上20:09分,人們在央行網站上,看到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的小幅上調。 至此,央行目前可用的四大手段——利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以及窗口指導,在本輪緊縮性調控中已經被用全了。 基本的思路是,用提高貸款基準利率抑制貸款需求,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控制貨幣供給總量,用定向發行央行票據收回貨幣同時懲罰過多放貸的銀行,用窗口指導直接抑制貸款供給。 不過,從總體情況看,此次貨幣政策的特征好像是每個工具都用,但都不大動干戈。而細細體會這些政策,最狠的還是定向發行央票。 總量與結構并重 數據顯示,中國1至5月份,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30.3%;相應的,信貸投放5個月,用掉了全年新增貸款控制量的85%。 這顯然太過分了。 6月14日,國務院專門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適度收縮增長規模,已經成為中央政府下一階段工作的重點。 在此背景之下,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適度緊縮貨幣其實并不突然。此前,市場已經有了必要的心理準備,只是更為關心,央行到底會用什么手段來收緊貨幣?進一步的調控力度會有多大? 就在本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三天前,央行主管貨幣政策的副行長吳曉靈指出,盡管中國利率傳導機制好于過去,但由于對貸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利率傳導機制還不完善,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中國貨幣政策仍然要以數量調控為主、價格調控為輔。她認為,控制貸款擴張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緊流動性。 上述講話似乎已經暗示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存在上調的可能性。不過,她話鋒一轉,開始強調目前主要是通過發行定向票據的方式,誰的貸款多,就給誰多發,直至它們沒錢可貸。結果,讓市場忽視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能的變動。經濟學家哈繼銘堅定地認為,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應當是央行最好的選擇。 其實,6月初以來,央行已經發行2000億元的定向央票,在回收部分流動性的同時,對超規模放貸的銀行予以懲罰,既照顧到了總量,又關系到了結構,還提高了央票發行的效率,這著實是招高棋。 但是,定向央票的發行畢竟會加大央行的利息成本。因此,加息、適度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同樣值得推崇。 需求與供給齊手 “本周我已經大量減少了交易量,因為我擔心央行可能會在近期采取加息的舉措。”一位貨幣市場交易員告訴《財經時報》。從目前情況看,這位交易員的行為當屬理性。 原因是,抑制投資過熱,勢必抑制企業的貸款需求。而市場普遍認為,按照現在貸款基準利率水平,還不足以抑制企業貸款需求,因此,央行有必要進一步提高貸款基準利率。盡管,吳曉靈認為這只是輔助性手段。 我們認為,收縮流動性,僅僅可從供給方向抑制貸款增長過快,但市場需求不減,貨幣政策稍有松動,貸款需求就會立即反彈。本輪投資過熱卷土重來,與上一輪緊縮貨幣時沒能有效提高資本價格,有著密切的關系。 當然,必須同時意識到,單純提高貸款基準利率去抑制貸款需求也不行,因為它不能減輕中國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的壓力,商業銀行的貸款沖動被強化。正如一位經濟學家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所指出的那樣:“單純提高貸款基準利率的結果是,錢的數量不會變化,還是在那里放著,一旦政策松動,投資也會出現報復性增長。” 因此,央行考慮從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兩個方向實施緊縮,當屬明智之舉。我們認為,進一步提高貸款基準利率依然必要。 時機的選擇 央行之所以此時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其中可能還有另外一個不可回避因素,那就是,7月1日,中國將正式實施新的國庫現金管理制度。 這一政策,預示著日后將有萬億財政資金作為基礎貨幣流入市場,這勢必對中國金融市場構成不良影響,加劇中國的流動性泛濫。盡管,有說法認為,財政資金還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流入市場,但這畢竟是個趨勢,一定會納入貨幣政策考量的視野。 那么,何時才是再提高利率的最佳時點? 一個不容回避的因素是,美聯儲加息步調仍會持續。“這為中國利率政策提供了足夠空間。”中行研究員譚雅玲預計,由于7、8月是美國的用油高峰期,國際原油價格若為此再度上漲,加大美國的通脹壓力,那么美聯儲將會在6月和8月的例會上分別加息25個基點。 另外一個因素則是匯率。人民幣外匯占款是中國貨幣泛濫的重要因素,而持續增加的貿易順差無疑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 是不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存在,中國就不該加息?回答應當是否定的。 按照利率評價原理,本幣加息,只會帶來本幣的短期升值壓力,而對于一年之后的遠期匯率而言,本幣將會是貶值壓力。美聯儲連續16次加息,并未使美元一味升值,反而加大了市場對它的貶值預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這就是說,從遠期看,人民幣如果不跟隨美元加息,只會減弱人民幣短期升值的壓力,但同時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反過來,人民幣現在加一點息,可能會增加一些暫時性的升值壓力,卻可以減弱一些未來升值的預期。 因此,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已經存在的情況下,加息會釋放部分升值預期。尤其是在保持中美間利差不會縮小的前提下,不會導致新的人民幣升值壓力。 目前,全球已經進入加息通道,如果只有人民幣保持利率不變,其后果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將日益強化,從長期看,人民幣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