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民企為何鐘情境外上市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7日 12:47 中國經營報

  王吉舟

  除了從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組織那里獲得必需的資金以外,上市——特別是境外上市,已經成為民營企業獲得發展資金的最重要來源之一。就這一點而言,不管是上海還是南京都一樣。

  為什么中國的民營企業家群體,對境外上市情有獨鐘,明知其難還要冒險一搏?這是筆者一直思索的問題。拋開市盈率、融資額、上市費用、保薦制度這些技術名詞,從民營企業家的行為動機來思考,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結論。

  其一,境外上市是民企渴望政治翻身的訴求。筆者有個民營企業家朋友,他的口頭禪是:依靠政府但不依賴政府。他說,雪中送炭從來就不符合政府與民企間的潛規則,所有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都得企業家自己定奪,自己爭取。資本運作與上市事宜自然也不例外。

  境外上市,無疑是民營企業家取得超級國民待遇的最佳途徑。可想而知,一個普通中國城市中出了個Nasdaq上市公司后,上至市長、下至稅務局長會有怎樣的“自然反應”。民營企業家在該城市的政治、輿論、經濟地位,都會煥然一新。

  于是,境外上市,在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字典里,就有了多出融資范疇的政治含義。這種十年受氣、一朝翻身的沖動,是支持中國民營企業家境外上市的特殊政治原因。

  其二,境外上市是民企與政府博弈的巧妙招數。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二十年,與政府的博弈從來沒有停止過,博弈中的技巧與招數,已經變得非常成熟老練。這種博弈,發生并發展在正負兩個方面。

  從正面講,民企的財富原始積累,與政府有很復雜的歷史淵源。尤其是在

房地產行業、礦產原材料行業和基建行業,當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往往以放開的形式,委托民企以商業化方式參與開發。而在社會財富市場化再分配體系建立起來之前,民企在這種受政府授權或委托的商業化經濟開發中,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從負面講,當商業化開發達到一定規模,大量民企財富積累引發社會貧富分化矛盾時,政府往往會通過經濟調控的方式強行進行財富再分配,而民企又毫無疑問地成為調控的首要打擊對象。如何在多輪調控中躲過一劫,繼續得到資源配置的優先權,也是民營企業與政府博弈的主要內容。

  客觀地說,民企在與政府的博弈中,不乏占上風的案例。但是,每一個成功,都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博弈的火候與分寸。舉例來說,民眾輿論的支持與關注、地方政府的暗中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暗中配合,都會明顯地使民營企業站到上風,有些甚至可以使調控失效,從而改變中央政策的走向。而成為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扶助,幾乎是如影隨形的。因此,在充分考慮這一政治因素的前提下,民企不太介意市盈率的高低,而急于戴上“境外上市公司”的帽子,就不難理解了。

  其三,境外上市是民企性格的自然延伸。與國內相比,國外

資本市場更看重企業發展潛力,也就是說,是看企業拿到投資人的錢后,能創造多大的增量財富,而不是看你已經創造了多少存量財富。舉個反例,使我們可以更容易了解民企的心態,筆者有一個民企朋友,2004年拼著老命做了高利潤,兩次過發審會,打點花錢無數,終于拿到了國內上市指標,一下子圈了8億元現金。可這一下問題來了:他其實只需要幾千萬,一下得到8億元,他還真不知道該怎么花,于是,拿出去2億元投資電影,1億元投資墓地,2億元投資房地產,2億元投資旅游。幾年下來,基本上賠的多,賺的少,原因很簡單,他投的都是他不熟悉的行業。不到兩年,公司的業績就由每股三毛變成了每股幾分錢。

  打個比方,境內上市對民營企業絕大部分是小腳給了雙大鞋,看起來有面子,但是穿起來跑不快,沒準還要摔跟頭。所以,民營企業,尤其是發展中的民營企業,其去境外上市雖然一次性募集的錢只有幾千萬,但是鞋子大小正好合適腳,而境外上市的源源不斷的再融資保證,也使其下一步發展無資金方面的后顧之憂。所以,就有了民企境外上市前赴后繼的壯觀場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