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加強對藥價的調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4日 11:09 珠江晚報 | |||||||||
一支原本僅售19元的普通“止喘靈氣霧劑”,更換一下包裝便漲到280元;在消費者提出質疑后,價格又很快回落到58.5元。這起最近發生在貴陽市的藥品變價風波,再次把“藥價‘水分’到底有多大”這個與民生直接相關的問題提了出來。(見昨日《新京報》) 說實在的,換了包裝價格漲了近15倍,在目前“看病貴”的現實背景下,倒不是很大的新聞了。讓讀者詫異的更大的新聞是該報道中貴州省物價局醫療價格處處長張健告訴記
“目錄以外的藥品則實行市場調節價”、“不會過多干涉”,是不是意味著你即使再刮多猛的降價風,都刮不到這80%的藥品? 假如政府只管目錄以內的20%,那只能是少數參加醫保的人受惠,可現在,沒參加醫保的老百姓占多數。還有量多面廣的、游離在農村和城市之間的民工們,他們中有多少人享受到了醫保?面對高昂的藥價與診治費用,他們通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實在不行吃點藥”。如果碰到醫生就挑80%里的藥開給你,你又能如何? 藥品絕非一般的商品,藥品的價格關乎民生、關乎百姓切身利益,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讓80%的藥價能”想變就變”、且“不會過多干涉”是不是又是一種“懶政”?這樣的規定,是不是該重新審視一番了? 吳杭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