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略績效考核促進國資經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2日 11:12 上海國資 | |||||||||
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一定要企業持續發展才能保證,這迫切需要有一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來承擔“指揮棒的作用” 尹凌青/文 考核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也是一個永恒的難題。現實中,有的企業昨天是世界500強
“三維價值”的價值觀是國資經營的目的和方向 戰略績效考核提出“三維價值”的價值觀,即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及文化價值。 在經濟社會中經濟價值當然是最重要的價值,但是只關注經濟價值,不關注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不能形成和諧的價值關系,就不能最大化地、持續地創造經濟價值。價值觀的確定,對判斷什么樣的企業是好企業非常重要。戰略績效考核“三維價值”的價值觀提出以什么樣的價值標準評價、考核企業才能引導企業可持續發展,才能形成科學的價值取向。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考核需要有一個標準,要么事前有一個目標,要么相互有一個比較。管理企業的手段和措施總是離不開考核。這個考核可以是廣義的考核,也可以是一定特殊意義的考核。從19世紀以泰勒為代表的對工作定額進行勞動生產率的考核到1992年羅伯特提出平衡積分卡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結合起來,從考核的歷程可見,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考核標準、方式和結果,但有一條是相同的,就是你考核什么就會有什么。 考核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領域,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考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有人簡單用木桶比喻考核,考核就找那塊“短木板”,我認為這是從對立的角度,以“管”為目的,對一個小的團隊是可以用的,而對一個集團公司我們很難找準“短木板”,那樣往往是顧此失彼。這些年企業的績效考核對企業發展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但也有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例如,增長是不是等于發展,宏觀調控一調是不是就靈,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是不是偶然,科研院所企業化后所承擔的技術責任誰來負責,資源企業規模龐大、利潤可觀背后的代價有多大,政策性支持的企業能走多遠,重污染企業的“單”誰來買,壟斷性企業的路該怎么走,誰有權懲治浪費等等。辯證地看這些問題,考核或多或少地對這些現象產生了作用,考核的導向作用就是這樣滯后地、潛在地產生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經過對國內外大量案例的剖析,對各相關理論的研究,價值觀的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從經濟價值觀發展為多重價值的價值觀,在國有資產的經營中更為突出的就是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及文化價值,也就是戰略績效考核提出的“三重價值”。 “四層價值主體”協調國有資產經營中的價值關系 從價值創造及價值實現的價值鏈上,分出“四層價值主體”,就是出資人、經營者、勞動者、社會四層價值主體。考核主體的定位非常重要,是只顧一個主體,還是兼顧,先后順序是什么,相互關系是什么,為什么首先是出資人的價值,這些就是“業績觀”、“考核觀”的問題。 從出資人這一考核主體看,出資人對企業績效的考核就是如何實現資產增值,就是激勵經營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因素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從經營者這個主體看,資本是不會自動增值的,要有人經營,經營者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按照出資人的要求去經營,還要依靠勞動者來創造價值。經營者為了滿足出資人的考核要求,要通過考核、激勵勞動者發揮創造價值的能力;勞動者作為考核的客體,以人力資本的投入在企業的載體中創造價值,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有不同的需要。現實中,這些價值主體不是獨立存在的,往往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 戰略績效考核以企業為考核客體,更進一步說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的“業績觀”是包含企業素質及經濟增加值兩個要素。要注意的是經營者、勞動者都是自然人,都會有主觀需要,盡管客觀上自然人構成企業,一個個企業構成社會,但自然人主觀價值的滿足,才可能客觀上形成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的累積、提升才能形成文化價值。可見,不同的價值主體會形成不同的“業績觀”、“考核觀”。因此,在進行考核之前,應該想清楚為什么要考核,是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為了獎金分配,還是為了讓企業怕你,顯然不應該是這些,戰略績效考核提出考核是為了激勵價值創造,是為了建立和諧的價值關系,是為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價值環”及“六個結合”系統分析國有資產經營 戰略績效考核提出“價值環”的分析方法,系統思考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實現及價值反饋,意思是每個價值的變化都有原因,每個動因都產生一個結果,同時結果都會對價值產生的動因產生反作用。 同時,戰略績效考核提出“六個結合”,就是企業與社會、經濟與文化、過程與結果、繼承與創新、水平與素質及目前與未來的結合。 一是“企業與社會”的結合。國有資產經營的主體是企業,國有資產分配的主體是社會。這些年有的人總搬用西方經濟學的某些觀點,強調企業與社會的分離,企業與社會是應該分工,不應是分離,哪個國家的企業與社會也是分不開的。企業是價值創造的主體,社會是價值分配的組織。 二是“經濟與文化”的結合。經濟和文化的建設是企業的責任,國有資產的經營在落實企業責任的過程中實現。經濟的發展要在一定文化基礎上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只有伴隨著文化的經濟才會有一定的意義。反之沒有文化的經濟就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三是“過程與結果”的結合。這是國有資產經營的價值鏈中不可分割的環節,一切結果都是過程必然形成的,就是有什么樣的過程就有什么樣的結果。一個好的結果起碼要在過程合規的前提下才有意義。一個好的過程不一定在某一項競爭者中優勝,但可以持續發展。 四是“繼承與創新”的結合。國有資產經營的某一個階段都有必須面對歷史形成的現狀,就是繼承,繼承包括利潤與虧損這些經濟價值,也包括企業文化以及與社會的各種關系,就是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五是“水平與素質”的結合。國有資產經營的水平是相對比較出來的,是與對手比較或與標準比較出來的。國有資產的素質是靠企業持續發展的實踐檢驗出來的,世界500強的企業是資產規模的相對水平,百年老店可以說是高素質的企業。 六是“目前與未來”的結合。關注未來才能不斷地保持目前的優勢,業績建設一定要立足目前才能構筑未來。國有資產經營要在未來實現保值、增值,就要在當期經營中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同時,目前的資產經營一定要有利于未來的價值實現。 這六個結合的思想融入企業績效考核有戰略性的構思,有利于有效地引導、激勵企業提高企業素質,有利于科學衡量企業創造的經濟增加值,有利于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五度”導控國有資產經營 戰略績效考核提出“五度”引導和控制國有資產經營,就是用高度、深度、廣度、速度、溫度來設計、建設、考核資產經營的效果。企業績效的“高度”取決于價值觀,有什么價值觀就引導實現什么樣的價值。“深度”是涉及企業素質及經濟增加值的諸多要素。只有合理地、深入地分析這些價值驅動的要素,才能更深入地激發價值創造,才能有效地控制國有資產經營的質量。“廣度”對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等企業狀況進行不同的分析,要全方位思考企業與市場、企業與客戶、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競爭對手等社會關系,才能更有效地“集成”國有資產經營的績效。“速度”是我們最常用的增加指標,不用多說。但各種價值的增長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只有科學地預測、引導并調控有關國有資產經營指標的速度,才能使國有資產的經營保質保量。“溫度”對企業來講的主要成份是企業文化,延伸到企業經營者講就是激情,就是要“在狀態”。有了良好的氛圍,國有資產的經營才能健康發展。 戰略績效考核是引導企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探索 “戰略績效考核”探索什么是“科學的業績觀”,對考核體系提出一個全面的、長遠意義的框架,這不是一項政策,一個考核辦法能完成的,需要形成理論導向、實施方案及政策體系。戰略績效考核提出的“三維價值”,體現先進生產力的經濟價值,體現鼓勵創造、奮斗的先進文化價值,體現構建四層價值主體和諧的價值關系而形成的社會價值,這有利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價值觀的具體化,有利于倡導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利于從人力資本、自然人的價值需求等方面體現“以人為本”。 從當前來說,戰略績效考核也有利于補充、完善簡單以“賺錢”為目標的資產經營業績,改進簡單地拍腦門定個財務指標就當作企業經營績效的狀況。戰略績效考核提出對企業的經營績效要考慮市場、技術、就業等等,這在現實中都是存在的,不僅在中國存在,在西方發達國家也是存在的。發展到今天,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一定要企業持續發展才能保證,這迫切需要有一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來承擔“指揮棒的作用”。 戰略績效考核的愿望是明確的,就是引導企業的績效不要只在財務績效上轉圈子,而要思考如何通過考核提出這些要求并采取相應措施引導企業可持續發展,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