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洵:通車對環保不是挑戰而是機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2日 02:18 第一財經日報 | |||||||||
青藏鐵路有利于加快中部經濟區的形成,鐵路沿線城鎮將迅速得到發展并帶動全區的城鎮化,促進要素加速在城鎮集聚,在“拉薩——那曲”一線和“一江兩河”地區集聚,進而吸引產業集聚,提升產業間的依存度,促進產業鏈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形成規模經濟 本報記者 章軻 發自拉薩
有著濃郁藏式特色的拉薩火車站工程即將收尾,站在火車站廣場上,仿佛能聽到火車的汽笛聲。眼下,整個西藏自治區正在熱切地期盼青藏鐵路的開通。鐵路開通后,如何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同時防止生態環境的破壞?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金世洵日前在拉薩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 革命性的影響 《第一財經日報》:青藏鐵路將給西藏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金世洵:長期以來,交通運輸一直是制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西藏經濟的發展成本、運行成本居高不下,區內特色資源、旅游資源等的開發利用受到嚴重制約,特色經濟優勢得不到發揮,產業發展緩慢,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的方式難以轉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高,商品物價偏高。 青藏鐵路開通,對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積極的,有幾方面表現: 西藏的區位得到戰略性提升。青藏鐵路開通能夠有效整合西藏各方面區位優勢,彌補西藏在對外經濟社會交流中地理因素的先天缺陷。一方面,青藏鐵路為培育青藏鐵路經濟帶提供了必要條件,西藏由最偏遠的省區轉變為與兄弟省市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省區;另一方面,青藏鐵路及其延伸線將構成我國西北部聯系南亞的陸路大通道,西藏將成為我國對南亞開放的前沿。內地市場與南亞市場,將分別成為對方的、通過西藏中轉的目標市場。 開放程度和效益將有質的飛躍。青藏鐵路的開通將進一步提高西藏的開放度,推進西藏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和政策優勢,大幅提升進出藏貨物運輸量,豐富各種物資供應,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內外經濟合作與競爭,使西藏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可能被邊緣化的趨勢得到遏制,有利于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要素聚集加速,規模經濟擴展。青藏鐵路有利于加快中部經濟區的形成,鐵路沿線城鎮將迅速得到發展并帶動全區的城鎮化,促進要素加速在城鎮集聚,在“拉薩——那曲”一線和“一江兩河”地區集聚,進而吸引產業集聚,提升產業間的依存度,促進產業鏈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形成規模經濟。同時,也有利于擴大就業崗位和渠道。 經濟更具活力,增長更加平穩。運輸成本在出藏銷售物資價格構成中比重下降,有利于開拓區外市場;投資品、消費品的價格降低,投資、消費的購買力同比上升,投資拉動系數增大,有利于減緩爭取投資的壓力,活躍城鄉消費,實現經濟增長的雙輪驅動。 西藏社會現代化進程加速,有利于西藏改變封閉保守狀況,有利于進一步縮小西藏與內地在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差距,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點污染”會突出 《第一財經日報》:如果環境保護跟不上的話,“大開發”有可能導致“大破壞”,你認為青藏鐵路是否會給西藏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金世洵:西藏地區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敏感,自我更新、修復能力差,青藏鐵路建成營運后帶來的產業集聚、人口加速流動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大生態環境壓力。特別是由此造成的固體廢棄物、城鎮污水排放增加等“點污染”問題在短期內會顯得突出一些。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國家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非常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問題。在青藏鐵路修建過程中,國家對環保的投入達12億元,既保護了鐵路沿線生態環境,本身也樹立了環保的一面旗幟,向西藏群眾傳達、灌輸了環保理念,全區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而且青藏鐵路投入運營后,將改變西藏居民生活燃料使用結構和居民消費結構,減少對生態燃料的依賴,降低草場超載、退化和生態失衡等壓力。 同時,“十一五”時期我區將繼續推進城鎮垃圾處理和污水排放工程,“點污染”的問題將逐步得到治理。我們認為,青藏鐵路的投入運營后肯定會帶來環境壓力,但對西藏的環境和生態并不構成威脅,青藏鐵路通車對環境不是挑戰而是機遇。 開發與保護并舉 《第一財經日報》:“十一五”時期,西藏將如何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金世洵: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既是增長方式轉變的應有之義,又是我區資源開發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組成部分。 我們提出要牢固樹立資源有償、有序、有限使用的新觀念,合理利用和保護水、土地、礦產、草場等資源。按照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開發與保護并舉的原則,實施好以西藏天然草場保護與建設、退牧還草等為主要內容的“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工程”和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加強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環境監測與監察能力,防范環境污染事故。積極引進和吸收國內外先進適用的循環經濟技術,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地、節材、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