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國企海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2日 01:21 中國經濟周刊 | |||||||||
《中國經濟周刊》評論員 繼成功登陸香港股市后,中國銀行近日表示,已向中國證監會申請發行不超過100億股A股—很有可能,這將成為股改啟動后,優質大盤藍籌公司首度回歸內地股市。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曾幾何時,一系列新股發行(尤其是大盤股發行)導致內地股市跌跌不休,為此,2004年8月3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規定在正式通知未頒布前,暫停新股發行。此后,這種停滯狀況一直延續了21個月,直到近期才告結束。 出于國企改革改制的需要,近年來內地企業遠赴海外上市的進程一直在加快。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兩會”期間提供的數字,海外上市的內地公司總數已經達到310家,其中80%是具有壟斷地位的優質企業,總市值達到3700多億美元,是深滬兩市可流通市值的兩倍多。這其中還未包括已上市的中國銀行和即將上市的工商銀行。 如何看待這一“靚女先嫁”的現象,一直是個頗存爭議的話題。如紀寶成就認為,國企爭相海外上市,導致大規模國有資產流失,還會造成本土資本市場空心化和邊緣化。而其實在我們看來,要想公正客觀地評價這一現象,必須將之放置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考察。很多過于理想化的方案,一旦考慮到約束條件的存在,就會發現并不可行。 如前所述,在長達21個月的時間里,滬深股市一直處于封閉狀態。退一步來說,即使不存在政策上的限制,但以當時極度低迷的市場狀況來看,內地資本市場也沒有能力接納這些動輒數百億元規模的大型IPO。更何況,在“圈錢”惡習盛行的大環境下,僅為籌資而進行的上市并無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但是以產權改造為抓手的國企改革又是必須大力推進的戰略性任務。以商業銀行為例,一方面,正如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謝平所指出的那樣,排除干部行政化及由此派生出的官本位制度因素,國有銀行的治理結構在形式上與發達市場體制下的商業銀行沒有明顯差別;但在另一方面,國有銀行服務水平落后、競爭能力低下,既不適應金融市場開放的趨勢,也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脆弱的金融體系已經成為高速發展中的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和桎梏。就此而論,國有銀行海外上市、花錢買機制,本就是倒逼下的背水一戰。 改革是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高興地看到,在目前階段,逐步迎接優質國企“海歸”的時機正在不斷成熟。而這一重大轉折期的到來,主要來自兩個大的轉變:其一、經過一年多來的股權分置改革,占到A股市值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已經完成股改,內地股市最大的制度性扭曲得到了矯正,市場規則、理念、信心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其二,經過海外股市較為嚴格的篩選和錘煉,一大批國有企業初步成長為國際性大公司,其經營水準和業績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一個健康成長的經濟體,必須擁有強大完善的資本市場;一個強大完善的資本市場,必須依靠大量優秀的上市公司來支撐。因此,以長遠眼光來看,大批集中國有資產精華的海外上市企業,應該實行多種形式的回歸—這是不同階段不同的任務。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仍需把握改革的步序和節奏,既不應被股指所要挾,也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