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線:尋找合理的平衡(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0日 08:4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中國是走向開放最大的受益者 《21世紀》: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我們也看到,對于中國來說,原材料和銷售市場都處于本國之外,有人稱之為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那么您是如何看待這一模式的呢?
沃爾夫:你所描述的這一模式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相對于中國的土地資源而言,中國的勞動力是非常非常過剩的,所以,中國通過輸出過剩的勞動力,獲取他國在資源上的優勢,即進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這是比較優勢的自然模式。對于人口過于龐大的中國,這也是唯一可能的模式。 我認為這一發展策略是正確的。 不過,被低估的匯率,給中國帶來了不必要的過多出口和過多經常帳戶盈余。中國不需要那么多的出口,購買進口商品也花不完,結果攢下錢來借給富裕國家,這對于一個還不夠富裕的國家來說并不明智。 因此,要調節這一失衡狀況,提高收入,可行的途徑就是學習其他資源缺乏國家的模式,英國、荷蘭、日本,它們今天都是富裕國家了,它們都是勞動力充足而資源缺乏的,不同的是它們已經發展了很長的時期,積累了很多資本。 所以,中國應跟隨一個標準的發展模式。因為中國很大,其發展過程會給世界帶來很大的壓力,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中國要關注是否保持了合理的平衡,F在的基本策略是對的,但當前的失衡需要調節,只要政府明白這一點,就會知道如何去做。 《21世紀》:近年來,全球化一詞在中國也十分熱門,但對于全球化的看法卻存在著分歧。哈佛大學的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認為,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同時,政治卻仍然非常本地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抱怨全球化使自己受到了損害,那么,全球化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呢? 沃爾夫:沒錯,我也很關注全球化的問題,我認同這一點。部分發展中國家,像中國,發展態勢是不錯的,中國和發達國家在平均收入上的差距已經有所下降。公平地講,超過半數的發展中國家還是做得很好的,非洲和拉美則相反,因此在發展中國家之間都產生了較大的差距。 現在有兩個挑戰,其一是如何讓落后的非洲和拉美發展中國家加速趕上。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亞洲國家發展出口導向的制造業,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功,而如何讓非洲國家也開始這一進程,并面對來自中國和印度的競爭,我們就很難找到一個簡單的答案了。 第二個挑戰是來自政治的。政治非常本地化,各國都要制訂自身的發展戰略,而不是站在整個世界的層面上,國際機構要更多地為發展中國家說話。這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 總的來說,全球化的進程還是帶來了巨大的機會,為上億人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21世紀》:近年來,中印等國的崛起令世界矚目,您是否認為這些亞洲大國將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呢? 沃爾夫:是的,它們將徹底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現在還只是處于這一過程的初期階段。它們擁有超過十億人口的勞動力和強大的供給能力,發達國家需要對此做出巨大的調整。 我認為發達國家是可以應對這一挑戰的,它們也有很多優勢,例如資金、教育水平等,它們可以利用這一發展機會,因為中國大量出口的同時也需要進口,發達國家處于很有利的位置上,只要它們能向中國提供中國想要的商品。 《21世紀》:三十年了,您一直在緊盯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變化,而中國也是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的。我們很想知道,35年間,您覺得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都發生了哪些重大的變化呢? 沃爾夫:當我在世界銀行工作時,中國是完全封閉的。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都像中國一樣。當時我已深知國際貿易和開放的重要性,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和韓國的經歷已表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希望其他國家也能學習這種模式,而它確實發生了,這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計劃體系崩潰了,依賴國有的模式崩潰了,貿易保護主義也崩潰了,全球經濟走向一體化,把人們聯系得更加緊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這一時期改革最為激進的。所以,你要問在我的經濟生涯中經歷的最大變化是什么,那就是由封閉經濟轉向開放經濟,由保護主義轉向國際競爭,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開放,資本和人的自由流動,還有全球經濟的一體化。 其中,中國的轉型是最有意義的,也可能是這一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21世紀》:您曾經說過,預測不如準備。如今,我們面對在失衡中前進的全球經濟,對于其中的問題和風險,還應該做出怎樣的準備呢? 沃爾夫:我想,大體上有三方面的風險。 首先是全球宏觀經濟的平衡,這一點我們已經談過。其次是資源方面的,尤其是能源。中國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我們要尋找充足的能源供給,并發展技術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還有與之相關的全球變暖問題。第三大風險是地緣政治,這也是羅德里克教授所說的政治本地化而經濟全球化。 我們在國際體制上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與伊斯蘭地區的關系,另一個是全球力量對比的變化,中國作為一支巨大的力量崛起。在歷史上,全球力量對比的巨大變化總是會導致戰爭的爆發。所以,處理好這一改變,保持國際關系的穩定和全球政治的平衡,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1971年畢業于牛津大學,獲經濟學碩士。 ●1971~1981年任職于世界銀行。●1981~1987年擔任倫敦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加入英國《金融時報》,并于1996年開始擔任首席經濟評論員和副主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