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奠定中國制造業的創新之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8日 19:16 《中國投資》 | |||||||||
○ 魏剛 300年前,中國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科技強國,從中醫中藥到絲綢陶瓷,從十進制、圓周率到“四大發明”,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創新不已。但近代中國對世界的科技貢獻卻越來越少,中國自然科學獎曾經連續4屆一等獎空缺,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也曾經連續6年空缺。不能不說明國內的科學研究缺少原始創新,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發明。
最近一段時間,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被提上一個新的高度。從十六屆五中全會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并要求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 在加強自主創新、提升品牌和創意的過程中,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受到更多的關注。 缺乏創意產業支撐 制造大國淪為世界工廠 制造業的核心是設計,而設計的靈感來源于創意。凡是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國家,都有著發達的創意產業。 放眼當今的世界強國,美國、日本、德國無一不是依靠雄厚的制造業起家的,而這些國家也都是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美國68%的財富來源于制造業,日本制造業創造的產值占國民總產值的49%。 我國制造業近幾年發展十分迅速,但創意產業卻不發達。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在2005年9月舉辦的中歐經貿高層會議上透露,制造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頂梁柱”,其上交稅金、從業人口占全部工業的90%,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的91.2%,工業增加值占GDP的1/3以上。而同期我國創意產業卻發展十分緩慢,尤其在制造業設計領域,缺少自主創新和發明創造。汽車、通信設備、精密機床、紡織服裝等行業80%核心技術和設計專利掌握在外國人手中。 一些關鍵技術,尤其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裝備制造業中,如航空設備、精密儀器、醫療設備、工程機械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中國主要都依賴進口;據了解,國內集成電路企業的核心技術深度依賴國外廠商,一旦國外停止供應核心技術,15天之內只能停產。日趨嚴重的對外技術依賴局面,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中國科協副主席鄧楠在2005年首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說,目前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設備投資60%以上依靠進口,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只有39%左右。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40%都要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 在許多人看來,中國只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的“世界車間”。中國是空調出口大國,但高性能柜機仍要采用美國部件和日本技術;中國是服裝出口大國,但市場上克隆“華倫天奴”的注冊商標高達200多個;中國是家具出口大國,但善于模仿國外創意的家具企業,讓流行家具款式以3個月一款的世界最快速度“更新換代”;在汽車行業,如果外資提供30%的資本、擁有50%的股份,就可以拿走70%的利潤。 經濟全球化使我國制造業總量居世界第4位,有172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但是,由于缺乏創意產業的支撐,我國制造業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內涵,仍然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和低附加值的重復生產上。隨著國內資源環境惡化,主要依賴廉價勞動力、占有大量資源的簡單再生產已不能繼續支撐中國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制造”的低成本已不再是競爭優勢。 缺乏自主創新,必然受制于人;缺乏創意產業的支撐,制造業就缺少發展后勁。“中國出口約八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客 380 ”,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的警世之語指出了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尷尬:產品低端,利潤微薄,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處于劣勢地位。 創意是設計的基礎 設計是制造業的靈魂 制造業的尷尬顯然來源于自主設計的缺失,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看來,中國成為制造大國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產品價格低廉,但低廉的價格絕大部分并非出自技術創新和自主設計,而是廉價的勞動力。 發達國家發展的實踐表明,工業設計已成為制造業競爭的源泉和核心動力之一。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日趨深入、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首先取決于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工業設計是制造業發展的龍頭。 工業設計創造了產品品牌。品牌的形成首先是產品個性化的結果,而設計則是創造這種個性化的先決條件。設計是企業品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重提升工業設計能力,將難以成就一流企業。寶馬、奔馳公司每年都會推出幾百項與汽車有關的新技術,強大的創意設計能力讓這兩家公司總是能夠引領汽車發展潮流,從而形成“開寶馬、坐奔馳”這樣獨有的品牌價值。 其次,工業設計創造了產品的高附加值。工業設計創新水平直接影響技術創新水平,好的設計創意會極大地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由于工業設計在制造業中的核心地位和關鍵性作用,世界各國在發展制造業的過程中往往把它作為龍頭,通過加速工業設計的發展帶動整個制造業的發展。 由此可見,設計是制造業的靈魂,但任何設計都是以創意為基礎的。汽車安全帶是瑞典VOLVO公司發明的,其設計思想就來源于戰斗機飛行員的座椅。就是這個小小的創意,讓安全帶成為現在所有汽車的必要配置,也使VOLVO獲得了豐厚的收益。日本三洋公司冰箱門的設計也來源于一個簡單的創意。以前的冰箱門都是插銷式的,后來三洋公司偶然從磁鐵中獲得創意,將冰箱門改進成磁鐵關閉方式,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法國ARCHOS是一家全球性的消費電子設備制造商,也是數字手持娛樂解決方案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ARCHOS從人們日常娛樂中獲得創意,運用最新的技術開發和生產具有音頻和視頻錄制、圖片瀏覽、游戲以及其他多媒體應用等為特性的數字化手持產品,為人們提供隨時隨地的娛樂享受。全球第一臺硬盤MP3,第一臺MP4都來自于ARCHOS。現在他們的MP4產品已經發展到第六代,2006年初,其最新研制的AV500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評為MP4類唯一“中國IT產品工業設計大獎”,創意讓ARCHOS獲得了巨大市場成功。我國在制造業設計中普遍缺乏創意,所以沒有更多的自主創新設計,更多的只是模仿和改進。 這主要是因為大量的OEM(定牌生產)使企業不斷喪失設計能力。在引進外資中大量OEM生產雖然使我國產品出口總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長,但同時也使我國企業在產品設計中形成對國外的依賴。在一些產品中,即便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但核心設計仍然是從國外購買的,這在汽車、機械以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產業很普遍。許多大企業對設計缺乏專門的資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設計師隊伍。這也是我國制造業一直沒有走出引進—模仿—生產—再引進—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目前,我國各地都在大規模吸引外商投資建廠,外資廠房越建越多,制造業的外資比重也越來越高,但外資企業大多使用進口生產線,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面向全球市場。中國除去提供廉價的勞動力,獲取最低的加工成本外,難以在產品利潤高端,即品牌、銷售和研發上獲得更多利益,而這三項幾乎占去整個產品利潤的90%。缺乏自主設計研發,產品在價值鏈低端徘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創意改變制造業 自主創新實現“中國創造” 加速我國制造業設計的成長不僅是提高我國現階段制造業水平的需要,更是不斷提高我國制造業自主設計能力、打造世界制造業強國的戰略需要。為此,應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工業設計事業。 2004年12月29日,胡錦濤在中科院視察工作時指出:要堅持把推動科技自主創新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2005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競爭中長久地保持優勢,取決于科技進步的速度與自主創新的能力,并要求將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作為這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與此同時,許多企業已認識到,只有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做到高人一籌,中國企業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衡量一國的制造業綜合能力和水平時,汽車制造業絕對是最好的標準之一。我國汽車制造業經過20多年的合資合作,確實呈現出一派繁榮,但關鍵技術的缺失注定讓外方賺走利潤的大頭。更要害的是,已經有專家指出,一旦市場徹底開放,外方完全有可能舍棄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中方合作者。 中國汽車產業經歷了2002年之后3年的迅速發展后,行業內外資企業在中國汽車市場所獲回報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內資的三倍、國企的十倍以上。盡管內資與外資的資本規模為2:1,可盈利情況卻呈相反的1:2格局。這樣的慘痛局面不得不讓中國汽車產業開始由浮躁、幼稚走向冷靜、成熟。 作為一個自主創新的企業,奇瑞就不斷以自身的行動向世界證明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真正出路。 奇瑞汽車近幾年來在自主創新上的成果有目共睹,從剛剛上市的A5車,我們便可以清楚地看到。7大方面、56項技術進步、200多項單點改進使A5成為國內自主品牌高端技術的代表車型。更主要的是A5搭載了奇瑞自主品牌的中國第一款高性能的ACTECO發動機。ACTECO發動機與目前國內同級轎車使用的發動機相比,代表了同級車的最高水平。 2005年我國國內的整車業毛利率已由上年同期的18.1%下降到14.9%;銷售凈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8.1%下降到3.8%,各月利潤走勢始終處于負增長態勢,但奇瑞汽車在車市低迷的情況下依然屢創佳績,2005年奇瑞累計銷售突破18.9萬輛,在平均增速僅有20%多的市場上創造了118%的增長奇跡,在全國十大汽車集團中排名第一;年出口總量達1.8萬輛,連續多年蟬聯第一。正是自主創新讓奇瑞擁有了不斷發展的后勁,回顧整個2005年,奇瑞所取得的成功已成為業內奇跡。 除汽車制造業外,自主創新也帶動了通信制造業的發展。也許是因為出身于“來料加工”,中興和華為比較早地預見到,要想在通信制造業這個行業長久立足,就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 從2001年起,華為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年均超過30億元。目前,華為在職的研發隊伍人數有13000多人。以3G研發為例,他們累計投入的研發經費超過60多億元,參與的研發人員多達6000多人。高投入使華為在短短的3年內擁有2700多項3G專利,其中94%為發明專利。 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華為自主創新的無線終端產品銷售逆市而上,銷量首次突破千萬臺,與2004年同比增長超過100%,先后突破亞太、西歐、中東市場,其中UMTS/HSDPA終端已突破Vodafone等全球一流運營商,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在西歐這個全球經濟最發達的頂級市場中,華為成功地躋身于英國電信、法國電信、德國電信、荷蘭的KPN等全球頂級通信運營商的供貨商行列。 與華為一起挑起通信制造業脊梁的中興要求骨干研發人員花50%的時間去接觸市場,以做到“研發平臺前移”。他們還在美國、印度、瑞典等地設立了13個研發機構,除承擔3G、NGN、CDMA、手機等的研發之外,同時還起到了跟蹤世界最新技術成果與前沿技術發展方向的作用。 隨著技術地位的提升,中興通訊不僅涉足國際通信專利和標準的角逐,并且成為國際通信專利和標準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目前,中興通訊已經累計申請核心專利突破3000項,其中大部分為發明專利申請,并首開了中國企業向國際同行進行系統設備專利授權許可的先河。在手機領域擁有專利190多項,占全部國產手機專利擁有量的1/3。中興通訊還加入了ITU、3GPP、3GPP2、CDG等40余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獲得NGN、光傳輸、信息安全、網關及3G終端等多個領域的國際標準起草權和編輯者席位。成為標準制定領域不可忽視的“中國力量”。 與此同時,各個城市也開始規劃制造業創意產業發展。2005年6月成立的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通過集成和有效利用北京地區現有的設計產業信息、技術、人才等優勢資源,以基地為產業聚集區,以促進首都現代服務業為發展方向,優化設計產業資源配置,構筑全新的設計產業化發展的資源共享模式。通過輻射帶動效應,為企業創新和設計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繁榮復興的不竭動力。創意是創新和創造的精髓,在經濟轉型期,創意產業讓人們更加關注“品牌”與“設計”的價值,并引領中國走出“世界工廠”的藩籬,走向“中國創造”的大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