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何以誤評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8日 16:50 《中國金融》 | |||||||||
- 張曉樸 名列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5月 2日公開發布研究報告、錯誤評估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數額事件爆出后,國家有關金融管理部門于11日對此予以嚴正駁斥,稱其不僅嚴重扭曲了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現狀,而且與其對中國多家金融機構的審計結論嚴重不符,“結論荒唐、令人不解”。15日,安永對此發表了道歉聲明。
作為深度參與中國境內商業銀行財務審計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出現如此“失誤”,著實令人詫異。安永在無視中國銀行體系不良貸款大幅下降這一基本事實的同時,也否認了自己的審計結果。2004年,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曾受聘于中國工商銀行,對其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深圳等16家分行2003年度匯總財務報表進行過審計。審計結果表明,按國際通行的審計準則、審計方法以及貸款五級分類標準,這16家分行2003年末經審計后的匯總不良貸款率同工商銀行自己報表數據的差異僅為1.74個百分點,有8家分行的差異不到1個百分點,其中浙江分行的差異僅為0.01個百分點。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向16家分行匯總的財務報表出具的是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16家分行占工商銀行總資產的60%以上,這意味著,如果安永的審計獨立、有效,工商銀行自己計算和披露的不良貸款金額是基本準確的,誤差當在2個百分點以內。同時,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披露的不良貸款數據也都是經過國際權威會計師事務所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審計的,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不良貸款數據披露的真實性近年來一直是銀行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2005年,銀監會引入銀行不良貸款偏離度檢查和貸款質量遷徙分析作為重要的持續監管手段,并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開展了多次現場檢查。值得稱道的是,目前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披露的不良貸款數據是根據監管部門意見整改后的數據,是擠過“水分”后的數據。毋庸置疑,中國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數據是經過獨立而權威的外部審計以及監管部門專業的監管檢查后得出的,應該是真實、可靠的。這次事件也折射出,盡管過去幾年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的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但透明度建設是一個長期任務,銀行今后應進一步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安永的研究報告援引了某機構對于中國2002~2004年銀行體系不良貸款數據的預測結果。但是,不知道這家機構預測時使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歷史趨勢法?還是做過嚴肅的抽樣調查?是否能夠給出該預測置信度和置信區間?甚或,干脆就是十分粗糙的、以零散的行業數據為參照的“估計加主觀臆測”。根據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披露的數據,盡管宏觀調控使得某些行業的銀行貸款出現不良,但2000年以來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始終保持在2% 以內。而按照安永研究報告援引的不良貸款數據計算,2002~ 2004年的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在26%左右,這個比率與2002 年底國有銀行改革之前的不良貸款率高度一致。由此不難倒推出,該機構對不良貸款數額的預測采用的是看似“安全”的方法?上,這樣的預測犯了兩個明顯的錯誤:一是2003年之前高企的不良貸款比例是在準備金不足、貸款核銷嚴重不充分的基礎上歷年積累而致;二是不良貸款產生的內外因已經發生了實質性變化。 從專業性角度看,安永的報告出人意料地異常粗糙,甚至不能稱得上一份專業性研究報告。如果說數據估算顯失公允還屬于技術錯誤的話,那么報告中的其他大量問題很難再說是技術性的錯誤,而是低級的、荒唐的錯誤。例如,該報告把其他機構估算的整個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數混同為國有銀行不良貸款數,在此數據的基礎上又加上一塊非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嚴重重復計算。再如,不加說明地把預測性數據和歷史數據加總在一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據筆者觀察,國外個別機構在研究中國問題時容易犯兩類錯誤,一類是先入為主的錯誤,表現在研究問題時不是以問題為導向,而是以結論為導向,甚至有時不惜為此拼湊相關、不相關的信息;第二類是輕方法、重結論,只講結論,不介紹支撐這些結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而后者遠比單純的結論或數據估算結果對分析研究中國經濟、金融問題更有附加價值。 由此我們應引申出,在缺乏實證分析的情況下,一味美化中國的言論誠然不能信,這可能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安全錯覺,但是,過于丑化中國的言論更不可信、不能信!吧窕豢扇,妖魔化更不可取!-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研究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