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探求收入分配改革 > 正文
 

學者熱議收入分配 改革要注重金融為窮人服務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5日 02:06 第一財經日報

  郭繼豐

  5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問題。會后、會前學者對收入分配問題如何認識?

  關于收入分配

  裴小革:科學的收入分配應有利于增加財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裴小革在搜狐財經發表《什么是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收入分配》一文,文章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競爭十分激烈的現實面前,我們必須把是否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科學發展,作為分析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的首要標準。文章指出,創造財富是分配收入的來源,不能激發勞動者創造財富積極性的分配,必然損害經濟的科學發展,最終也會損害所有人的收入。所以,我們制定的各種收入分配制度,都不應忽略每個人的勞動貢獻差異,要保護勞動貢獻大的人得到更多的收入。要使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得到最好的發揮,必須建立一種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其他機制為補充的層級結構,并制定相應的標準、規范,形成縱向、橫向流動暢通的網絡體系,從而構成人與人之間的相對協調、穩定的相互關系,使所有社會成員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素質和能力,找到自己在這個網絡上的適當位置。

  張曉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注重金融為窮人服務。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指出,根據財產分配與收入分配的現狀,目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注重金融為窮人服務。張曉晶認為: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這次會議的重中之重。中國進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兼顧效率和公平固然重要,但要采取措施防止“資產貧困陷阱”。基于資產對于福利的影響,一些學者提出資產貧困概念。也就是說如果窮人沒有資產,那他就失去了因資產積累而帶來的福利。財富或資產分配的不平等會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特別是在一個不發達的金融市場上,資金供給與需求機制形成一個怪圈:越是資產貧困者,越是不能積累資產進行投資,他們僅有的儲蓄會成為資產富裕者投資的資金來源,形成“資產貧困陷阱”的惡性循環。突破“資產貧困陷阱”,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推動金融更好地為窮人服務:推行小額信貸與農業保險,促進農村金融多元發展;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體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正視非正規金融的合理性,允許其合法存在等。

  關于緊縮貨幣

  無論通貨膨脹目前是潛在整體性的還是局部過熱,中國人民銀行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在4月27日實施以來,似乎還存在進一步緊縮的可能。

  巴曙松:加息是貨幣緊縮信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新經濟導刊》(2006年第10期)發表《加息是貨幣緊縮信號》一文。文章認為,中國當前貨幣運行的基本特征,可以歸結為流動性的泛濫,流動性的泛濫不僅是中國宏觀調控者所必須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球金融界需要面對的新挑戰,由此可能導致資產泡沫、投資過熱等問題,成為貨幣決策者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之一;貨幣決策者在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還需要面對升值的壓力,這就對貨幣政策操作提出了更為艱難的挑戰;從利率政策看,在當前宏觀背景下,利率政策呈現一定的雙軌特征,即為滿足不同的貨幣目標而形成不同的操作特征,主要表現為信貸市場上抑制投資增速和貨幣市場上緩解投機壓力這一不同貨幣目標帶來貨幣政策的雙軌性;從貨幣市場運行角度看,為了應對可能的升值壓力,貨幣政策決策者有意在貨幣市場持續維持較為充足的流動性,保持寬松的貨幣環境,這也在客觀上對沖了部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持續寬松的貨幣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壓力,為匯率改革創造了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目前來看也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這種效果;在銀行信貸市場上通過維持相對較高的利率,來達到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的政策目標。

  宋國青:緊縮貨幣勢在必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在《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緊縮貨幣勢在必行》的文章,認為緊縮貨幣勢在必行。宋國青分別從內需替代外需、利率明顯偏低兩個方面論述了緊縮貨幣勢在必行。從內需替代外需的角度看,按保守的估計,如果完全通過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來替代貿易順差增量的大幅度下降,那么2006年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率應當比2005年一季度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實際才高出4.9個百分點。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總需求的環比增長率保持在目前水平上不再上升,環比的通貨膨脹率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趕上來。從利率明顯偏低的角度看,貸款高速增長的基本原因是利率太低。目前,中國的真實利率遠低于其他主要國家。雖然當前的消費價格通貨膨脹率比較低,但這是不合意的,社會預期的通貨膨脹率也是比較高的。合適的存款利率是保持宏觀經濟平衡和提高微觀經濟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杠桿,人為增大銀行存貸款利差會導致很多方面的歪曲。

  關于石油儲備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對能源的消費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對石油的消費。如何確保中國的能源安全?

  劉戒驕: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戒驕在《新青年·權衡》雜志發表《中國石油安全的戰略考量》一文,認為應該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增強安全保障程度。劉戒驕認為:世界石油儲量的減少和長距離運輸的增加,不僅使美國為爭奪中亞、歐亞以及從大西洋到中國海地區的能源運輸控制權采取更強硬的政策,而且將使東亞國家之間為爭奪石油、

天然氣資源而展開更激烈的競爭,石油供給和需求的平衡將更脆弱。能否從戰略視角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石油供求各方的多邊合作,加大石油生產、傳輸、儲備設施的投資,開辟多元化的進口來源和運輸通道,提高石油供給的安全程度,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一個戰略問題。雖然石油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僅占1/4,但是它對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應被低估。從戰略的角度看,中國應該開辟俄羅斯、東亞運輸通道,實現油氣進口渠道多樣化;應該提高天然氣的結構地位,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同時要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增強安全保障程度。

  余維彬:中國不適合建立大規模的石油儲備。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余維彬在2006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電力行業專場上作報告時表示,中國不適合建立大規模的石油儲備。余維彬認為:我國的

外匯儲備不是過高,相當長時間內保持較高外匯儲備符合我國特點。我國金融體系仍然存在很多矛盾,正在進行金融改革,包括
人民幣匯率
改革,目前保持較高外匯儲備可增加人們對銀行系統及人民幣的信心;雖然中國進出口規模超萬億美元,但外匯形勢逆轉起來也很快;用外匯儲備來購買不能生產利息的石油是真正的浪費;中國不適合建立大規模的石油儲備,解決中國石油安全問題的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通過外交、技術改進來降低石油依賴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