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完善稅收信息化的構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1日 14:12 光明網-光明日報 | |||||||||
劉曉光 施捷 十多年的稅收信息化建設歷程證明,信息化手段和理念是新稅制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推動力。隨著實踐的深入,我國稅收信息化的應用層次逐步提高,即從局部的信息化向全局的信息化發展,由基層的信息化向決策的
信息化發展。信息化建設已經具有了一定規模和基礎,綜合征管、增值稅、出口退稅三大關鍵業務系統都實現了信息化管理。與此同時,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系統林立、標準不一,數據共享程度不高。金稅工程和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都在全國統一應用,但二者之間互不兼容。與此同時,幾乎每一省市都在開發應用基于稅收征管業務的征管軟件和基于行政管理的辦公自動化系統,不僅增加了運營、維護和服務成本,而且給稅務機關、稅務人員等帶來了很大不便。 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目前稅務部門的硬件配置日益現代化,但設備和信息的利用程度與使用效益卻很低。一些基層稅務部門計算機的應用水平僅停留在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發票管理及稅收會計核算等初級階段,信息系統的強大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數據處理、交換功能和監控功能遠未發揮出來。 欠缺與信息化建設相匹配的管理創新。基層稅收部門信息數據采集的隨意修改性仍然很大,對完整、準確、即時采集數據的功能重視不夠,從而形成了大量的垃圾數據及信息孤島;缺乏以涉稅經濟信息管理為基礎的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及決策支持;稅務機關的信息數據采用的是手工輸入微機的辦法,由于現在的辦稅窗口服務是登記制而非審核制,致使信息資料可信程度不高。 進度不均衡。從地區看,經濟發達地區快于欠發達地區;從系統來看,國稅系統快于地稅系統。 目前我國的稅收信息化需要結合稅務行業的特殊性以及信息化的運行規律,按照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以改進、完善。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創新管理理念。深刻理解稅收信息化的基本內涵,糾正“重建設、輕管理”、“重投資、輕維護”、“重流程、輕數據”等認識上的偏差,重視信息化對稅收管理方式、內容及運作程序等多方面變革的要求。樹立全局的觀念,堅持系統化整體推進的指導思想,把稅收信息化納入到整個社會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中加以統籌規劃。明確技術與業務的關系,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能動作用,實現業務管理與技術保障的有機統一。應突破局域網的限制,完善“總局—省局—地市局—區、縣局—科、所”的縱向網絡,建立稅務、銀行、工商、等部門的信息互聯網絡。 搭建高質量的數據平臺,強化對數據的管理和利用。一方面應研究制定嚴格的數據管理制度,加強對數據的維護、管理、分析與利用;另一方面,在區市的稅務機關設立數據管理中心,具體負責信息系統的數據規劃,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監督數據采集、加工的全過程,數據采集應遵循原始、真實、準確的原則,以電子方式在業務發生的源頭進行。在此基礎上,吸納外部有價值的數據信息,運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和多維分析等先進技術,提高數據的利用程度,逐步實現涉稅信息的一次采集、共享使用。 整合信息資源。對制度、業務、硬件資源等進行整合,以代碼標準、數據標準、接口標準為基礎,融合現有的應用系統,將各類信息資源合理配置起來為稅收管理服務,實現部門、應用系統和設備之間的有效協調,進而形成現代化的稅收信息化應用格局。此外,應通過數據直連或功能直連方式,統一應用軟件和操作平臺,實現主體應用系統的總局和省級兩級數據集中處理,同時也應將地稅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納入進來,以縮小地區之間以及國、地稅系統之間的信息化差異。 加大信息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應完善培訓制度,尤其是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技能,改善現有稅務人員的知識結構,促進稅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普遍提高;在培養和造就自有專業人才的基礎上,引入專家機制,借助于外部力量來推動稅收信息化的發展。 建立、健全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監督制約機制。應豐富監控信息資源,逐步建立和完善日常監管系統,除對納稅人是否按時辦理有關涉稅事宜進行監控、對納稅人提供的資料進行邏輯審核外,監控的內容還應包括納稅申報的總體狀況,納稅人的分布結構及變動情況、稅收征管各環節之間關系以及各級稅務部門的稅收完成情況等。此外,在金稅工程三期建設中,應將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財務管理等內容納入信息化覆蓋范圍。(作者單位:劉曉光,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后流動站;施捷,哈爾濱市國家稅務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