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屢屢強奪民利 壟斷行業慎防民意拋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1日 14:03 南方都市報 | |||||||||
社論 從今天開始,兩項與銀行業務相關的收費政策正式付諸實施。一項是由交通銀行率先宣布、四大銀行相繼跟進收取的跨行查詢費用;一項是由農行和建行于昨天閃電宣布的提價信息——從6月1日凌晨起,農行和建行借記卡在ATM的同城跨行取款手續費從每筆2元上調到每筆4元,準貸記卡的同城跨行取款手續費也同時上調到每筆4元。
與此前銀行業跨行查詢收費的漫長爭議過程相比,此次廣東農行、建行宣布實施的跨行取款收費提價可謂直奔主題,既無民怨之紛擾,也無輿論之繁雜,若非眼尖的媒體同行在銀行網點逮到一紙告示,恐怕銀行還在“悶聲大發財”。近三年以來,銀行系統一改之前大派“免費午餐”的做法,新增的收費項目不下20個,雖然民眾面對借記卡收年費、個人小額賬戶收費等項目的非議仍然未有間斷,銀行卻絲毫沒有把自己收費腳步放緩的跡象,尤其此次又不聲不響地突然提高跨行取款手續費,莫非銀行真以為消費者是“軟刀子割人不覺死”? 不出意料,此番銀行人士提供的仍然是“成本說”和“虧損說”。據銀行業內部人士透露,“每發生一筆跨行取款,發卡銀行就要向出機銀行(提供柜員機的銀行)支付3元,向銀聯支付0.6元,合共3.6元,而多出的0.4元則是彌補銀行自身設備和網絡的維護成本。以前收取2元,只能部分彌補,隨著發卡量日益增大,銀行不堪負荷,只能讓持卡人承擔。”試問,既然跨行取款涉及銀行間的交易結算,每一家銀行難道不都是既為發卡行又為受理行?這種情況下,又怎能只計算作為發卡行的成本,不計入作為受理行的收益? 銀行向顧客收取服務費用,如銀行業內人士所言,確實有國際慣例可鑒。在這里,是否收取費用是一個容許探討的專業問題,我們反對的是完全無視消費者權利的粗暴決策和霸道作風,致使漲價、收費成為“店大欺客”的單方強迫行為。長期以來,電力、電信、鐵路、石油等諸多與民眾密切相關的部門,收費日趨于貴,服務卻非日趨于良,更為憂心的是,在壟斷企業無視消費者權利的強硬做派之下,消費者與壟斷企業之間日漸呈現一種對立形勢。消費者“用腳投票”的市場主權,被壟斷企業“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自大所消解;轉而訴諸媒體輿論,卻奈何不了壟斷者的恃強傲慢、不聞不問;待到聽證會出場,卻是聽而不證、逢聽必漲。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了消費者與壟斷企業走向一種對立,民眾對此無不感到憤懣郁積于心。 今天的中國,市場經濟大勢如潮,不可逆轉。一個全面開放市場的最終建立,只是時間問題。在當前壟斷條件下,消費者主權的制度性缺失,使得正常的市場博弈變得遙不可及,而壟斷者的粗暴決策,卻一再地踐踏消費者的意愿和尊嚴。 以今日銀行為代表的壟斷企業,淡漠輿情,實際上卻是短視脆弱。當前正是銀行業開放之前的過渡期,事實上,這不是國有銀行高筑堡壘的自我保護期,也不是拉郎配式的做大做強期,更重要的是,它還是國有銀行在充分競爭到來之前的預熱拉票期。壟斷的國有銀行完全應該著眼長遠,迎接消費者主權的順利進場,嘗試學習與消費者的溝通技巧,搭建與消費者的理性博弈平臺,從而建立起民眾對于國有銀行的品牌忠誠度。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各大銀行高舉壟斷大旗一路狂奔,甚至不惜要與消費者交惡來強奪民利。 長遠來看,對于今天忍辱負重的消費者而言,那些本應屬于他們的市場權利,那些被壟斷企業粗暴拒絕的意愿呼聲,甚至在每一輪失利的較量中被壓抑的情感,最終都將在一個全面開放的市場中一一兌現。今天恃強凌弱的壟斷企業,面對主權回歸后的消費者的貨幣投票,絕難想象,再憑“支持國貨”與“關心民族產業”的情感喚起,會讓所有飽受壟斷之苦之痛之恨的消費者們,忘記曾經遭遇的不公和冷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