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貨幣流動性過剩 莫單純依靠人民幣升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1日 05:45 第一財經日報 | |||||||||
牛智敬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正在陷入貨幣流動性過剩和部分產業、地區資金缺乏的兩難境地,業界亦稱之為“松貨幣,緊信貸”。 央行的4月份月度金融運行狀況顯示,4月份M2同比增長18.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
而在另外一方面,大量的產業鏈下游企業、西部和農村地區面臨貸款難、融資難的現狀。 外匯占款過多是公認的貨幣流動性過剩主要原因之一。在加工貿易出口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背景下,最直接后果便是外匯占款達到了央行基礎貨幣投放量的70%以上。 在現有外匯管理制度下,作為基礎貨幣投放的最直接渠道,商業銀行承擔了解決貨幣流動性難題的主要責任。由于銀行股份制改革以及監管制度等要求,商業銀行不得不將貸款集中投放在回報率更高和償還時間更快的領域,而這些領域恰恰是這一輪宏觀調控指向的投資過熱領域。 因此,有部分學者以及研究機構提出可通過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辦法,從源頭緩解貨幣流動性過剩困難。市場的反應也正如學者的期待,對進一步升值的期望愈加強烈。 筆者認為,在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仍過度依賴出口拉動的情況下,不宜將過多的希望放在人民幣升值上。原因如下: 首先,歐美國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彈性正日益增大。由于目前中國出口產品多數為來料加工或代工,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公司,因此,一旦因人民幣升值產生了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固定投資成本的增加,可以預見出現加工企業向印度等亞洲其他國家轉移的跡象。事實上,在2003年非典期間以及鞋類產品遭遇反傾銷之后,已經有跨國公司加大了在中國周邊國家設廠的力度。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 其次,中國內部投資區域轉移的可能性值得商榷。有觀點認為,在人民幣升值后,外資將搶占中國內地城市,再次利用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但現實的問題是,設廠并非看重的只是勞動力成本問題,還包括交通、法規建設以及其他配套軟硬環境的問題。相比東部地區,西部除少數城市外,主要地區顯然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對跨國公司來說,重新培育一個基地,顯然要比轉移到另外一個發展中市場要困難得多。 再者,升值預期的貪婪是無止境的。金融系統最可怕的便是市場參與者不斷攀升的預期。一旦官方認同了現有的升值預期,市場還將產生進一步的預期。這樣無休止的任由市場“索取”,最終的結果將是無法應對一再升值影響的中國企業被迫提升成本,中國產品出口優勢無存,經濟增長失去動力。麥金農、蒙代爾等國外學者一再強調的人民幣匯率穩定,正是出于這一考慮。 宏觀調控不應該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是單純以堵為主的大棒政策。相比簡單的阻斷貨幣增發源頭的升值政策,倒不如想想辦法如何有效疏導多余貨幣的流向,比如極度渴望資金的科技創新體系。美國上世紀80年代末期對科技企業的投資,帶來了互聯網時代的全面領先,現在的中國也不妨考慮一下,將多余資金引導至生物研發等領域。 當然,這一切需稅收、財政政策的有效配合,這方面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