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污染權補充綠色GDP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0日 00:0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近日,關于GDP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消息:一是國家統計局宣布,中國GDP的分級核算制度將在2008年最終被下算一級的體系所取代,另一個是中國政府否認放棄綠色GDP計劃。而且,國家統計局下屬部門提議了一項全新的政策建議:允許一些地區的GDP是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同地方政府之間GDP競爭有關,而且很可能是最大程度的相關。
在1950年代的時候,統計學家就試圖建立一種核算機制,來得出一個干凈的GDP數字(他們當時統計的還是GNP),即用GDP的數值減去發展成本(包括環境因素),這個干凈的GDP數值稱之為“全民總福利”,來洗刷薩繆爾森所說的“GNP等于全民總污染”的恥辱。不過,一直到21世紀,這項偉大的計算全民總福利的統計方式始終沒有出來,根本原因在于,經濟學家認為,有很多變量是無法計算的,因為它們連影子價格都沒有。 而中國的綠色GDP公式的思路和全民總福利的思路很相近,即就全部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損失代價計算出完整的“綠色GDP”(例如要扣除因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教育低落、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當等因素所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然后在綠色GDP的基礎上進行政績考察,鼓勵那些經濟發展適度、環境保護嚴格的地方官員,譴責那些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經濟發展過度的地方官員。但中國的統計雄心也遭遇到挑戰,因為在收集環境污染等資料方面,大氣污染比較容易取得,但水污染損失、固體廢物污染損失以及環境污染事故等經濟損失的數據則很難取得,因為這些損失有很強的變動性以及很強的傳染性(沒法捕捉它們的外部性)。而且,作為微觀主體,企業也沒有動力會上報因生產導致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損失問題,這些資料會抹黑企業的社會責任,破壞企業的無形資產。如果強硬推行,一些企業肯定會成為綠色GDP計劃里忠實的“造假者”。 作為“綠色GDP”的先導,并試圖減弱地方盲目追求GDP的沖動,便有了“允許一些地區的GDP是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主意。但是,這個做法也可能會造成新的“機會主義”:一些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對地方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進行各種管制和索取,獲得更大的收益,這種做法壓縮了企業的發展,然后地方政府可以給中央制造“環保幻覺”。同時,可以推卸責任:經濟很難發展,企業效益不好,民營資本紛紛外遷,那是因為對環保的投放太大了。 當下GDP的貶義語境是不正常的。實際上,GDP原本只是一個并無褒貶色彩的指標,它是經濟體系里反映全部生產和服務創造的增加值最好的指標。 盡管高GDP不一定帶來高壽命和高知識,也就是說數量上并不覺得相關,但增量上是絕對相關的,即提高GDP的確會增加社會的總壽命和知識含量。中國目前GDP發展正處于一個機遇期,隨著未來要素成本的上升,可以預見,中國將會進入一個“慢型社會”(相對于過去20多年爆炸性增長,社會快速變化而言,GDP增速的下降,人們感覺社會的變化慢了下來)。同時,GDP增速的重要性,還同減少貧困有關。中國成為世界銀行最出色的“減貧”優等生的重要條件就是,GDP增長讓上億中國人遠離了饑餓貧困線。 同綠色GDP達到平行效果的做法是,引入制度變革。例如減少對污染企業提起訴訟的制度成本,鼓勵受害人能夠在一個低成本的狀態下提請法律懲罰,并在經濟機制上鼓勵那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引入NGO組織來監督社會污染情況。 重要的是,可以考慮,讓地方政府把注意力放在:減少行政力對合法企業不應有的干擾;在控制污染總量的前提下,容許一些環保企業將“污染權力”高價賣出,形成污染權買賣市場,使得好企業“追求環保”這一行動就自然能獲得高額的經濟收益,這一“環保收益差價”將促使更多企業追求環保生產;同時,維護和保障資本雇傭關系中弱勢群體的權力;提高因地方基礎設施和教育培訓帶來的社會福利;以及保障地區的經濟自由化和行政壟斷的逐步消除等等方面。如果這些保護經濟質量和社會福利的指標能構成官員政績的分數,即使這個地區經濟增長不快或者負增長,也是值得的,此時GDP想不變成“綠色”,都很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