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職工持股是股改的最優安排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9日 16:1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陳 中

  5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6中國經濟高峰會上發表講話,指出職工持股不失為國有企業包括銀行等金融企業股份制改革的一個好的方式。“職工持股”,并不是新名詞,但如今聽起來,不光“耳熟”,也覺“耳順”。

  周小川講道,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在職工持股問題上曾出現很大混亂。原因是當時的制度欠缺,實施起來條件不成熟。當時的企業由內部人控制,而外部又沒有法律事務所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操作時也沒有配套的法定程序可以遵循,“從而出現了大量舞弊賄賂等現象”。

  當時另外一個問題是,

股票的行政定價和市場定價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旦股票上市,借拋售股票可獲得很大的利益,從而股改成了利益輸送的途徑。

  而如今,隨著制度的健全和市場的成熟,少數人和“內部人”借股改及“職工持股”營私舞弊的難度越來越大。此時再提職工持股,也頗為適時。

  說到職工持股,不能不令人想起前不久頗惹人關注的管理層收購(MBO)。按說員工持股和MBO都是股份轉移的正常操作,為什么在中國卻會一波三折呢?關鍵就在于股票的定價問題。

  MBO是借鑒西方公司的做法。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私營的股份公司,所以股票的定價可以說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兩廂情愿,一般來說不會惹出什么爭議。而中國的國企則不同。管理層往往擁有很大的特權,通過暗箱操作,可以壓低價錢實現利益轉移。這也是很多國企在經營效益不佳的情況下,管理層仍熱衷于MBO的主要原因。

  相對于職工持股和MBO,還有一種提法叫“全民持股”。國企曾被稱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意即企業的產權歸全體中國公民所有。顧名思義,如果要搞股份制改革的話,那么每一個公民都應該享有一部分股票。雖然全民持股實際上的操作也有其可能性,但這種設想仍被哂笑為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俄羅斯全民持股改革的結果就造成了股權極度分散。誰都是公司的股東,但誰都無法經營管理公司。一般老百姓對手中的股票缺乏興趣,就給少數新興的寡頭們低價收購股票提供了機會。從而造成了寡頭們以低廉的代價獲取了國企的控制權,從中獲取暴利,而普通百姓的一些微薄利益隨著股票的出售也在頃刻間喪失。俄羅斯從此身陷貧富嚴重分化的泥淖,至今未有明顯改善。

  為什么MBO和全民持股都會出現問題?經濟學的“信息不對稱”理論一定程度上可以給予詮釋。當國企進行MBO改革時,因為普通職工缺乏利益驅動,對股權收購價格漠不關心,而企業的所有人代表——國資委,由于對企業內部信息掌握不夠充分,令管理層暗箱低價收購成為可能,從而引起對國有資產流失的擔心。“郎顧之爭”也由此而來。

  同樣,在全民持股改革中,由于對國企內部財務和經營狀況不甚了解,一般持股人無從厘定股票的價格。在對企業的現狀和前景缺乏認知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會選擇售股套現,很可能就不明就里地蒙受了利益損失,造成了本來基于社會公平考量的全民持股改革未達到公正的最終目的。

  而職工持股,由于職工作為內部人對改制企業掌握一定的信息,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對股票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心中有數。當普通員工與管理層享有平等的股票購買權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他們會在自認為合適的價位競買,最終達成一個公平合理的價格。(而究竟應采用什么樣的認購方式,值得專家們探討。)這樣就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

  職工持股,使內部人的利益得以實現。那么,作為一般“外部人”的普通公民的權益也不應該因此有所損失——畢竟國有企業是國家的,也是屬于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職工持股也同樣能照顧到“外部人”的利益。如果把內部人購買股票的所得上繳政府財政,而不是留在企業(好像這是大部分股改企業目前的做法),再通過政府財政實現其公共財政職能,則每個人都可在國有企業的職工持股改革中受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