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GDP的增長 并不妨礙政府履行職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7日 14:16 南方都市報 | |||||||||
國家統計局下屬部門近日提出了一項令人耳目一新的政策建議:允許一些地區的GDP是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以避免短期行為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該建議提出,對于國家列入禁止開發的生態區,應不以GDP為衡量標準,允許這樣的地區GDP是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對優先開發地區,也不能光看GDP,而要考核其人均收入增長。 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十
這次國家統計局下屬部門提出的建議,與各種增加生態環保在政績考核體系中的權重的建議相比,其獨特意義在于,它讓人們在設計官員政績考核體系的時候,注意一個基本常識:即使沒有實現GDP的高速增長,甚至GDP出現負增長,也并不意味著政府沒有很好地履行其職責。 這確實是一個常識。政府的職能并不總是發展經濟,實現GDP的高速增長。相反,政府的根本職能是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在經濟方面,也絕不是直接參與經濟活動,而是提供經濟增長的制度框架,包括保護私人財產權,執行合同,維持價格穩定等等。最多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可以采取某些財政刺激政策。 但在目前的體制下,各地政府則通過直接控制、操縱要素價格、通過地方保護等方式,推動本地GDP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是一種強制性增長。從短期內,確實可以創造出好看的GDP,但卻是以擠占其它方面的可能收益、透支未來為代價的。從長遠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應當說,在經濟領域如此積極,不是一個政府應有的常態。一個正常的政府,總是力求在司法、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目標之間保持平衡。這些目標之間有時是互補的,有時互相沒有關系,有時可能是互相沖突的。明智的政府不會為了一個目標,比如為了GDP的增長,而不顧甚至直接犧牲其他目標。 當然,要讓政府明智,就應當建立一套相應的政績考核架構,其核心是官員直接面對民眾而不是面對上級。一個地方究竟應當優先追求哪些目標,政府資源在各個不同目標之間如何配置,這些都應當取決于民眾的偏好。因而,政府要在各種目標之間保持平衡,就是必須對不同群體的不同訴求作出回應。 假如有這樣的政治約束機制,則官員自然就會面對民眾變化著的訴求,動態地調整政府所應追求的目標。這樣,從橫向看,各個地方政府所追求的目標是多樣的,比如,在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政府就將主要致力于維持生態平衡,而不是追求GDP增長。從縱向上看,同一個地方的政府在不同時期所追求的目標也會有所變化。比如,在失業嚴重時期,政府會偏重于刺激經濟增長,而在平時,則可能更偏重于供應社會文化基礎設施或維護治安。 當然,人們立刻會懷疑,如果政府不追求經濟增長,政府沒有充足收入,如何向民眾供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這種疑問源于一種根深蒂固的錯誤認識,即經濟是靠政府推動才增長的。事實是,即使政府不去刻意追求GDP,一個地方的GDP本身也會自然增長。因為每個普通民眾希望增加財富,每家企業都致力于擴展業務,在這種動力下,勞動分工在細化,知識在增長,生產效率在提高。這就是經濟增長的自然動力,它自然會創造出財富,其中一部分會變成政府的財政收入,讓政府供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當然,這種自然動力要正常發揮作用,需要政府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框架,但在此之外的任何自命不凡的措施,都必然會導致某種不利于民眾長遠利益的后果。 當然,如果一個地方為了保護范圍廣泛的生態而不得不人為抑制經濟增長,則受益地區理應提供補償,或者上級政府提供財政轉移支付,以保證該地區政府收入和民眾福利不受影響。這樣的利益轉移補償機制,也是誘導政府平衡不同目標所必需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