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立法參與 外資的霸道與內資的沉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7日 02:4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秋風 九鼎一言 對《勞動合同法》的相關爭議,發出聲音的企業一方似乎只有外資企業,而沒有內資企業。為什么內資企業奇怪地保持了沉默?
按照通常的理解,《勞動合同法》強化了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這種立法取向對于企業來說當然不是好消息。因此,就在意見征集的最后一天,兩大外商組織——歐盟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同時將各自的建議和意見遞交給全國人大。他們的意見很清楚,反對這種立法傾向。 這種立場,在4月23日上海《勞動合同法》草案研討會上得到了最為極端的表達。一位來自上?鐕髽I人力資源協會的代表說:“如果實施這樣的法律,我們將撤資。” 輿論嘩然。有人指責這些外資企業過于霸道,竟然要挾中國立法云云。也有專家說:“他們是在爭取利益,很多東西都是站不住腳的。”其實,企業、哪怕是外資企業在立法過程中爭取自己的利益,是很正常的。既然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從事業務,他們當然可以影響中國的立法,因為,這些立法將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權利和利益。 奇怪的倒是另一點:發出聲音的企業一方,似乎只有外資企業,而沒有內資企業。從目前的法律草案看,立法規定將明顯地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而相對于外資企業,內資企業面臨的壓力將更大。因為在大多數行業,由于競爭過于激烈,內資企業的利潤率本來就已經被壓到非常低的水平。 對此,內資企業卻沒有發出自己的聲音。結果,勞動合同立法似乎成了外資企業與中國政府之間的較量,招來某些敏感人士的民族主義激情。而本來,勞動合同立法完全是一個內部問題,是涉及到勞資權利與利益權衡的問題。 為什么內資企業奇怪地保持了沉默?一個文化上的解釋是,面對政府立法,內資企業跟跨國公司的反應模式不同:國內企業不信仰法律,所以,對于即使是可能影響自己權益的立法,企業家們也不在乎。因為人們早就有了成熟的應對套路:法律如果對自己有利,當然很好;如果對自己不利,那就繞開法律,反正人們從來不乏繞開法律的“智慧”,而司法行政機構的執法也總是充滿了靈活性。 外資企業,尤其是來自歐美的大企業,卻具有另一種法律與政治理念。其母國基本上是法治國家,人們向來尊重法律。因此,各方面都非常重視立法,也積極參與立法,希望在立法過程中就讓自己應得的權益體現在條文中,不利于自己的條文則盡可能不被寫入法案。所以,在那些國家,國會游說是一個很發達的行業,這當然說明立法容易受到利益集團的操縱;但又能說明,法律確實對個人、對政府、對企業是有約束力的,法律不是白制定的。 除此之外,對內資企業的漠然也可以給出一個制度上的解釋。外資企業具有完善的意見內部形成與對外表達工具。在勞動合同立法過程中,可以聽到“歐盟商會”、“上海美國商會”、“上?鐕髽I人力資源協會”這樣的企業自治組織的名字。在涉及到外資企業權益的其他立法過程中,也可以聽到更多類似企業自治組織的名字。 內資企業在這方面的表現卻不如人意。國內確實不乏商會、行業協會,但它們都缺乏真正的自治性,因而,缺乏代表企業表達意見的意志和能力。 但這該怪誰呢?互相競爭的企業進行合作的意愿比較低,這當然是企業自治性組織無從生長的一大原因,但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制度約束。民間自發成立企業自治組織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障礙,而這僅僅為了維持那些并未充分代表企業利益的官方商會的壟斷地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