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善于在油價調整之間走鋼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16:13 南方日報 | |||||||||
特約評論員 近日,國家發(fā)改委公布消息,從5月24日起,成品油的價格再次上調,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價格每噸上調500元。這是今年成品油價格的第二次上調,也是歷年來上調幅度最大的一次。一些專家指出,通過這次漲價,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差異已經不明顯,兩者將逐步接軌。
從各方面對此次調價行動的反應來看,并不一致。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頭就認為,從目前的成品油價格來看,雖然經歷兩次調價,但仍與國際油價存在著一定差距,國內油價調整的幅度還跟不上國際油價上漲的速度。因此,從成品油供給一方來看,石油價格還可以繼續(xù)上調。 但從需求一方來看,今年兩次調價已經對市場造成巨大的沖擊。近日油價調整前夕,全國絕大多數加油站都爆滿,等待加油的汽車排起長龍,甚至造成交通擁堵。運油車在各個加油站之間忙碌,可還是不能滿足大家對成品油預料之中的猛增需求。由于成品油的特殊性,供給幾乎是壟斷的,廣大消費者只能被迫接受給定的價格。趕在漲價之前把汽車加滿油,這也是消費者唯一能實施的理性決策了。 油價的調整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對國計民生影響最大。油價稍一動就直接影響到交通、電力,還有很多工業(yè)和服務業(yè)項目。而這些項目往往又是基礎產業(yè),有最大的乘數效應。這些產業(yè)的價格波動,立刻會引致其他產業(yè)發(fā)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加倍放大,最終對宏觀經濟造成巨大影響。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牢牢地固定住油價,況且也無法做到。 國內使用的原油一直以自供原油為主,但隨著近年來能源進出口的逐步放開,國內的油價越來越多地開始感受到國際市場的壓力。事實上,從1998年開始,國家就開始著手改變成品油的定價機制,試圖逐步與國際價格接軌。目前定價機制基本上是以美國紐約、荷蘭鹿特丹、新加坡三地的成品油價格的加權平均數為基準,結合國內市場具體情況,由發(fā)改委在適當的時候宣布成品油價格的調整幅度。 從調整的方向來看,我們有著明確的參照系,但是從調整幅度和調整時機來看,發(fā)改委依然掌握著較大的靈活性。他們可以通過制訂恰當的調價策略來盡力減小油價波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油價波動產生的影響波及社會的諸多層面,所以在行使這項權力時應該慎之又慎。從世界經濟來看,石油也從來不是普通產品,它本身的性質和作用就決定了它的價格不可能輕易變動。上世紀70年代發(fā)生的”石油危機”就是教訓,它不僅使得美國經濟陡然陷入危機,也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成品油的特點是需求量大,供給來源單一,最容易造成壟斷。全國所有汽車都要加油,而油卻掌握在少數巨型企業(yè)手中。雖然具體價格本應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決定,但問題是由于壟斷,需求方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最廣大的成品油使用者在價格決定過程中的弱勢,會導致一定不滿情緒的蔓延。當然各級政府都會各自采取一系列補救措施,比如對市內公交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以盡力減少對市內交通等公共行業(yè)產生的沖擊。但補貼不可能面面俱到,從另一些市場參與者的角度來看,補貼也有拉大社會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可能性。 只要調價就會對經濟有沖擊,但不調價也會感受國際油價的不斷壓力,遭受經濟損失。對于政府來說,這確實是一個走鋼絲的過程。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全面考察可能產生的波動,設定靈活的調價機制,這樣才可能達致政府的主要目標:保證社會穩(wěn)定,維持經濟健康有序發(fā)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