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后下海:克林頓為何比中國官員更自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07:22 中國青年報 | |||||||||
畢詩成 國人有時候“無理”得可愛。這邊廂屢屢抱怨官員“只能上不能下”,那邊廂又對主動要“下”者心生狐疑:咋能想下就下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深圳市旅游局局長池雄標因為“身體不允許從事繁重工作”主動提出提前退休之后,便掀起一場如此這般的輿論風波。
從道理上講,做官從政當然不是“一入官門如賣身”,干累了不順心了,辭職這份自由總還是有的。辭了職的官員,正如池雄標所言,不可能50多歲便無所事事,待在家里養老,“出來做事”也的確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君不見,60歲的退休總統克林頓先生,不是在馬不停蹄地“出來做事”嗎?因此,官員提前退休,只要是按照《公務員法》的有關規定來辦理,好像咱也沒有說三道四的理由。 事實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大洋彼岸官高如克林頓者,退休后可以周游列國搞銀子。位高如施羅德者,可以從德國跑到瑞士做出版顧問;位顯如格林斯潘者,退休后可以下海開咨詢公司。我們倒是要為一位局級干部的退休生活憂心忡忡。 以筆者愚見,池前局長大可不必感到委屈,他所受到的輿論關照,與其說是針對他本人,莫如說是在當前官員利益瓜葛難以明辨的背景下,民眾對于一個群體的關照。 邏輯上,退休前的池雄標是“在其位謀其政”的國家公務員,是“官”。辭職后的池雄標便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老百姓,是“民”。只要手續一辦,其角色轉換旋即完成。但輿論對于其提前退休原因的多版本猜測,對其退休后會否下海的傳言,則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角色轉換并不如想像中那么簡單。 “提前退”局長可不可以下海?從人身自由的角度,當然可以。但在當前情況下,要讓退休的官員堂堂正正地走向“海邊”,不僅僅需要“自身正”的前提,還需要具備三個“充要條件”。 對于官員辭職,提前退休,老百姓能擔憂什么?細想想,不過有三:其一,突然辭職理由是否正當,是不是“撈了”之后以退換“安全”?其二,辭職時有沒有突擊積累資本?其三,是否給辭職后的下海留下了“權力期權”?只有從制度上消除這些疑問,官員辭職下海、退休經商的事情才能正常化。那么,此三點條件真的難以逾越嗎? 天下政事有難易乎?無他,公開,則無難事矣。這三個“充要”條件,恰恰對應折射了我們三項制度的重大欠缺: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官員離任審計制度、官員離職監督制度。 官員財產公開,提出已久,久未落地。前有“北京某區林業局副局長家財四千萬”的觸目,后有“歹徒寄希望劫取縣委書記一千萬”的驚心,搞得大家對于為官一任,究竟可以攢錢多少,誰也沒了譜。 離任審計也成問題。帶著“病”升職,帶著問題退休衍生出來的荒唐事屢屢出現,讓越來越多的輿論,夾槍帶棒地打著成船成船的官。 離職監督是監督官員是否握有“權力期權”。一些官員在位時為某企業或個人謀利,廣結善緣而不圖即時利益,等從崗位上退下后坐享“反哺”。此問題暴露已久,治理的辦法卻總顯出鞭長莫及。 曾看過新華社公布的一組前幾年的數字,2000年到2003年三年半時間里,全國各地共有10304名科級以上黨政領導干部辭職下海,并且呈逐年增加趨勢。可見,如池雄標一般身陷離職漩渦中的大有人在,卻是幾多活該,幾多冤枉而無奈。江蘇、浙江等地出現過地方性的規定,比如“提前退干部不得在原工作領域里經商”、“3年內向組織匯報商業活動”等,卻多顯出地域性規定帶來的力不能逮。 隨著越來越多辭職干部的出現,這些規定亟須梳理并在各地推廣開來。這不僅是對于民意的“利民”回應,更是保障官員正常權利的“利官”之舉。表面上看,落實這些舉措困難重重,且“有損”官員利益,但以長期的眼光來看,卻是中國民主發展進程中不可逾越的充要條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