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調控房地產不是把公眾剔除在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06:54 每日經濟新聞

  沈曉杰

  國務院關于對房地產市場實行的“國六條”出臺以后,各方的反應都顯得格外的平靜。既不見平時把話語權牢牢抓住不放的開發商的“聲嘶力竭”,也較少聽到一直對房地產市場“民怨沸騰”的平民百姓的歡呼高叫。

  人們對新的調控政策的如此反映,實屬正常。尤其是經歷了去年“組合拳式”的強力調控以后,今年不少大中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又出現了大幅的反彈。人們就更有理由產生本能懷疑,是不是我們現有的房地產市場,本身就孕育了神經官能癥,不管如何調控,到時它總是要“周期性地發作一下”。

  衡量房地產市場的好壞,最關鍵的就是看它是否滿足廣大民眾對住房小康的需求,是否使普通群眾共享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體面而和諧的實現居住水平的提高。這也是評價我們住房政策好壞的根本標準。

  而如今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高達十幾以上,比國際上公認的最難以承受水平(房價收入比為7)還高出一倍以上。

  除了使普通百姓買不起房以外,高房價導致的另一結果,就是目前房地產市場極度萎縮,早已把七八成中國市民排除在市場之外,真正成為只為少數富裕階層服務的畸形市場。

  根據建設部的和國家統計局的資料綜合,到去年底我國城鎮共有居民住房100億平方米左右。而到去年底,我國城鎮實有居民5.6212億人。也是說,現在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只有17多平方米,僅僅達到公認的住房全面小康的人均35平方米標準的一半。根據世界各國住房發展的規律和經驗,在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5平方米(戶均100平方米)之前,居民將對住房保持旺盛的需求。

  但現在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卻用高價和暴利的壟斷作為,極大扼殺了普通市民對住房小康的需求。據建設部的一份報告,在1998-2002年這5年間,全國城鎮年均住宅竣工面積達到6.8億平方米。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最近幾年,全國每年售出的城鎮商品住房每年最多也只有3.5億平方米。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令人深思。

  更為不可思議是,中國城鎮居民購房能力越來越走下坡路的情況,還發生在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有較大提高的情況下的。據國家統計局的年報,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提高到10493元,比1998-2002這5年的平均水平提高了近60%,但城鎮居民反而更買不起房,使得全國每年城鎮的居民商品住房分成交量只能在3.5億平方米這個可憐的數字里打轉轉。

  據科學測算,按照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戰略,從現在起的今后15年,每年中國城鎮至少新增15億平方米的居民住房,才能使我們實現城鎮居民住房全面小康這項偉大的歷史任務不折不扣地順利完成。而現實中3.5億平方米不到的可實現市場,只及正常需求的四分之一還不到,這就充分說明,現有房地產市場是個怎樣的畸形市場———讓普通的百姓買不起房,使占人口七八成的公眾的主體遠離房地產市場。

  我們應該從對現今住房政策和房地產導向的徹底反思上,重新反省、思考和設計新的住房體制,進行一些根本性的制度創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