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可以沒有福利不能只有壟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4日 07:05 每日經濟新聞

  蕭劍

  易憲容先生在2006年5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上撰文,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走上了香港那種高地價、高房價之路,卻未得其高福利房之實;并且認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根本就不適合內地。這種模式實際上是英國政府在撤離香港以前以行政方式掠奪香港民眾財富的一種間接手段。

  盡管如此,香港居民公屋入住率達到50%以上,即香港50%以上的中低收入民眾可以通過住房保障體系來解決。而內地由于財力所限,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住房保障體系。截至2005年底,內地累計用于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資金為47.4億元,不足北京市不少樓盤一個項目的投入,杯水車薪。也就是說,目前內地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步上了香港的高房價、高地價之路,卻因為外在條件制約而無法將這條路走到底。

  幾乎與此同時,趙曉在《21世紀經濟報道》撰文指出,中央政府真正重要的是反思中國住房發展模式,重構中國發展的游戲規則,為此首先就要叫停當前以城市化和市場化為名的瓜分土地資產和掠奪居民儲蓄存款的運動。

  顯然,房地產在中國發展的從始至終,增長導向幾乎都是唯一的要旨,而民生取向以及政府在百姓安居中所要扮演的重要公共角色則被一定程度上遺憾地丟棄了。說到底,在住房發展方面,市場的轉型是迅速的,但政府的轉型卻是緩慢的;個別地方政府通過市場化掏老百姓的口袋來拉動經濟增長是積極的,但通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產品的供應來保障民生是被動的和消極的。

  在中國老百姓的三大“命脈消費”住房、醫療、教育問題上,我們已經殊途同歸地走上了同一條不歸路。一方面,是政府在這三大領域提供福利的職責被拋棄,另一方面,是偽市場化大行其道。通過這種偽市場化,民眾的福利大大減少———不管是“一次分配”的工資福利,還是“二次分配”的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福利,人均占GDP或稅收的比重都越來越低,而各級政府占GDP的比重卻越來越高。

  而我之所以不太認同趙曉“市場的轉型是迅速的”這一觀點,而只認為是偽市場化大行其道,根本的原因在于所謂的市場化是壟斷和寡頭壟斷的市場化,不是真正自由競爭的市場化。不論教育、醫療還是房地產市場,都是寡頭壟斷市場。教育、醫療領域,監管者同時兼主辦者,集裁判員與運動員為一身,或通過“二級學院”、“名校辦民校”化公為私,并且,主管部門通過設置種種門檻,把真正的民辦學校擋在門外,甚至千方百計把民辦學校逼入絕境,然后以“集資詐騙”之名將其妖魔化;而在房地產領域,表面上并非國有機構一統天下,實際上仍然在某種程度上是權力關系集團的私囊。所以易憲容認為對于目前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必須用一定的政治手段才能切中要害。比如,全面清查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股權關系,清查政府官員及親屬子女與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股權關系。單位集資建房為什么那么快被取消、個人集資建房為什么屢屢碰壁?其中的背景耐人尋味。

  在一個財政積累不高(雖然稅收極高但“行政成本”也極高)、民眾決定官員前途的主導性不強的國度,要想實現高福利,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夢想。但是我們能不能退而求其次:可以沒有福利,但不能只有壟斷!否則,如果一個社會在公民普遍的“命脈消費”上出現“普遍的困境”而不是共同福利的增進,迎接這個時代的就只是“共同的沉沒”。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