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開藥品招標身上皇帝的新裝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3日 14:44 信息時報 | |||||||||
藥店里零售價僅7元錢的血塞通,經過“減少藥品流通成本”的集中招標采購,中標價竟飆升到19.17元;一片胃鉍治的中標價,竟然是市場價的14倍……本來是為了降低藥價虛高而設置的藥品集中招標,在山東煙臺演化成了這樣一種怪現象(新華社5月21日)。 事實上這樣一種怪現象在許多地方都普遍地存在著。本來,政府實行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是對原有不合理的藥品流通方式的改革,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醫院藥價虛高問
這一制度在程序上的合理性毋庸置疑,而且在可操作性上也應當放之四海而皆準:避免了采購領域暗箱操作、防止漫天要價、防止權力尋租。但是,幾年來的實踐卻表明,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已經逐漸地變成了地地道道的“皇帝的新裝”——有名無實,雖然無法遮住其中的“丑”,卻還得繼續“表演”下去。 當然,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自身并不存在什么問題,真正導致怪現象出現的,是操作這一制度的人,和這些人背后的“以藥養醫”體制。正是由于整個醫療體制改革的措施不配套,才使得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成了“皇帝的新裝”——高報價才能實現高定價;有了高定價也才能帶來高回扣;有了高回扣,于是也就有了醫院的暴利、領導的好處費、醫生的提成費等等。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則是替人遮丑,代人受過。 “丑”是遮不住的,“過”也不能再繼續代下去。在目前的情形下,解決藥品營銷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實施綜合配套、全面推進的改革戰略,先從“以藥養醫”體制上動“大手術”,再輔之以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等合理、有效的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中取得真正的、應有的效果,“皇帝的新裝”自然也不復存在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