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根本問題不是房價 應反思住房發展模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2日 22:55 國際在線 | |||||||||
國際在線消息:如果僅從房價的調控看,新的“國六條”涵蓋了稅收、信貸、土地、供應、市場、結構乃至信息,大體稱得上全面、完善而穩妥。當然,這六條還都是指導性和方向性的,因此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各個部門將辛苦而忙碌地制訂具體的落實政策。假設土地手段、行政手段與貨幣政策手段一齊砸下來,房價的上升態勢應該會得到抑止。 只是中央政府的看得見的手還將受到看不見的手的挑戰——如果不從貨幣政策著手
說到底,中國的房價在當前的增長模式下,具有自動升溫的趨勢,非中央政府能夠主導。更關鍵的是,中國房地產的根本問題其實并不在房價,房價的調控也不等于住房的解決。因此,就算房價穩住了,也將無濟于事,圍繞著中國房地產發展模式而產生的一系列矛盾還將繼續積累,一發不可收,直至危機的爆發。 所以,房地產調控還需要回到根本的增長模式問題上。中央政府真正重要的是反思中國住房發展模式,重構中國發展的游戲規則,為此首先就要叫停當前以城市化和市場化為名的瓜分土地資產和掠奪居民儲蓄存款的運動。顯然,房地產在中國發展的從始至終,增長導向幾乎都是唯一的要旨,而民生取向以及政府在百姓安居中所要扮演的重要公共角色則被一定程度上遺憾地丟棄了。 說到底,在住房發展方面,市場的轉型是迅速的,但政府的轉型卻是緩慢的;地方政府通過市場化掏老百姓的口袋來拉動經濟增長是積極的,但通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產品的供應來保障民生是被動的和消極的。這使得房地產調控最終無法避免中央與地方本不該有的博弈——中央希望穩定房價,但各個地方政府卻希望房價繼續上升。 顯然,如果政府不能真正從“經濟增長型”轉向“公共服務型”,如果增長永遠是積極政府第一位的關注對象,民生的考慮卻被忽視,我國的住房制度改革就會越來越變形,越來越遠離公眾,并且房地產調控的成果也無法從機制上得到保證。作者:趙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