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制度改革比審計風暴更深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2日 16:35 金羊網 | |||||||||
□ 郭巍青 過去三十年,中國發展的最大成就在經濟。然而,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國際關注,經濟運行數據中的統計粗疏與統計造假也就在多大程度上暴露出來。數據不真實會造成思想混亂,導致扭曲的決策和預期。據某種統計,珠三角富裕地區城鎮居民平均住房面積達30平方米,既然如此,怎么會住房供應短缺而房價猛漲?我們喜歡口口聲聲說
而改進正在發生。近日媒體報道,為了改變地方統計數據失真,國家統計局打算實行“直接核算”,即由國家統計局代替地方,直接統計經濟運行中的關鍵數據,并形成統計結果。有關的試點工作,已經在醞釀之中。這項改革的關鍵舉措之一是將“塊塊”改為“條條”,就是將原來隸屬于各個地方的城市調查大隊、企業調查大隊等等,改為中央垂直管理。其意圖很明顯,就是切斷地方利益對于統計的負面干擾。 這是一項重大的制度改革。它也許沒有“統計風暴”來得搶眼,但其意義可能更深遠,因為從中反映出一種認識的深化和管理手段的改變。 常識上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公共決策還是個人決策,都要依賴于真實的數據和信息。然而我們又看到,曾經那么倚重的GDP增長率,中央的統計數據與地方的統計數據會出現不一致。國內的統計和國際的統計也會不一致,有外國學者聲稱“統計”出我們的GDP增長率從來沒有超過4%,有些年份還是負增長。當我們意識到應該把大量分散的服務業納入統計時,猛然發現GDP總量不但沒有高估,反而是低估了。 凡此種種其實說明,數據的科學性,依賴于制度的合理性。誰來統計,統計什么,要由法律和制度來規定,而它最終決定了統計結果是什么。當統計機構隸屬于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又有強烈的政績需求時,地方的GDP統計數據會普遍存在“統計注水”現象。因此,提高統計數據的科學性,必然要求制度改革,其要點是為統計工作提供一個利益中立的平臺。所以,國家統計局的制度變革努力,是“科學發展觀”方向上的認識深化。 將調查機構改為中央垂直管理,也反映了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的兩重改變。首先,將統計體制改革與近年來環保、安監、審計諸方面的種種大動作相聯系,不難看出,基于專業的監管部門地位上升,其權力和責任也在擴張。這符合當代公共管理的趨勢,即從直接干預轉為宏觀調控,從一般管理轉為目標特定的專項管理。其次,它反映了中央政府在管理、調控和約束地方政府行為時,將益愈倚重于新的專業手段,包括統計監控、審計監控以及環境評價等等。 如果能夠提高重要統計數據的科學性,進而提高宏觀調控決策的質量,那么統計體制的改革就是成功的。同時不應忽略,如果因此而促進政府行為的公開與透明,提高數據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可得性和易得性,那么統計改革和統計事業的發展,更能獲得最廣泛的社會支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