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國務院六項措施調控房地產業 > 正文
 

中小企業不會在宏觀調控中受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0日 08:58 經濟觀察報

  ——專訪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司長王遠枝

  本報記者 程明霞 李利明 北京報道

  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是專司中國中小企業成長、非國有經濟發展、促進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職能部門。去年2月出臺的被認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36條”(即國務院《
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是由中小企業司具體負責牽頭的。而今年,被國務院列為工作重點之一的“中小企業成長工程”,也由中小企業司具體負責。

  上周二,在發改委與渣打銀行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最具成長性新銳企業”評選啟動會議的間歇,中小企業司司長王遠枝就目前的中國經濟環境對中小企業的影響、“36條”的落實等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以下為訪談內容:

  《經濟觀察報》:當前的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非常復雜的時期,一方面經濟飛速增長,另一方面又存在很多失衡現象,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中國的中小企業面臨的風險是不是遠比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大?

  王遠枝:我不這樣認為。我不認為宏觀調控會讓中小企業受到傷害。當然,比如產能過剩、人民幣升值這些因素,會使一些企業面臨虧損、遭受壓力,不可避免會影響到一些企業的命運。但是,我認為這無論是對于中小企業、或者中國經濟而言,反而是個機會,是好事。

  比如,人民幣升值,其實對小企業和大企業的影響是一樣的。目前中小企業的出口已經占到總出口的一半以上,看起來好像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更大。但其實,我認為這對中小企業而言恰恰是個機會和挑戰,讓你不能再走以前那種低附加值的路子了,而是要提高技術含量,淘汰落后的產能和企業,從而改變我們國家的外貿增長方式、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所以,我覺得這些因素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不是說它會傷害中小企業。

  《經濟觀察報》:“中小企業成長工程”被列為國務院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到哪一步了?

  王遠枝:“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這是由全國人大確定要實施的一項工作,國務院也把它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

  其實,這項工作在各省市已經開始啟動了。但是“工程”具體的內容、如何推進,這個我們還要開專門的會議研究,然后國務院會專門就此出文件,做出部署,目前這項工程才剛剛在起步階段。

  《經濟觀察報》:作為負責“36條”出臺與落實的核心部門,您如何評價“36條”實施一年多來的進展?

  王遠枝:“36條”實施才一年多,我覺得進展還是很大的。

  首先在政策法規方面,去年底之前,就已經有17個部門拿出了配套文件,包括

鐵道部什么的。特別是
銀監會
,不到半年就出了兩個很好的文件,都是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所以你看現在連渣打這樣的外資銀行也注意到中國的中小企業了。當然,還有些文件還在制定過程中,接下來會陸續出臺。

  第二個方面,就是對非公企業服務體系方面的建設,比如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人員培訓、創業咨詢、擔保等等方面,去年到現在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三個方面,是對這些企業在技術能力方面的支持,這方面是撥了專項資金的,專門給那些技術型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幫助他們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

  第四個是管理,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因為我們發現很多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他們內部的基礎管理是很差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幫助他們向現代管理模式轉變,企業才能有更好的發展。這些都是文件出臺以來做的很多事。

  當然,我們也知道一些民營企業仍然不滿意,有怨言,尤其是在準入和融資方面,民營企業抱怨比較多。這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問題確實太難了,很難很快就解決好,所以這方面的工作我們還在繼續做,比如,我想“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就會對改善這兩個方面有作用。

  但同時,我認為我們的民營企業也確實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其實群眾們對很多民營企業家也是有意見的,所以,民營企業家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我始終認為,任何企業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能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同樣的環境下,為什么有的企業發展好了,有的企業就垮了?所以,關鍵還是在民營企業自身,要提高自身

競爭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1,2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