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美元熱錢沖浪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9日 18:03 《管理學家》 | |||||||||
李孟剛 目前,全球原油儲備十分充足,全球庫存量繼續上升,并已經超過5年平均水平,同時,歐佩克原油日產量已達2950萬桶,且仍有300萬桶的剩余生產能力。然而,在相對充足的供給條件下,國際石油價格卻持續上漲,每桶將近70美元,出現了嚴重的價格倒掛。誠然,國際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劇是價格推升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其中也不乏國際投機資本的興風作浪
除石油市場外,國際投機資本還通過各種隱蔽的形式,滲透到外匯管制國家的金融體系,借助杠桿作用,通過在股票市場、外匯市場、期權市場和產業市場(主要是房地產市場)上,進行立體的、價格上的反向操作,用少量資本對一個國家的金融產業乃至整個經濟體制進行狙擊,抬高以外幣計量的資產價格,從而增加產品成本,減少出口,進而導致失業增加,有效需求減少,最終危及一國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并削弱整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投機資本在中國的投機活動,同樣像深諳水性的“沖浪”運動,借勢發力,殘酷狙擊,嫻熟操盤,游刃有余,極大地威脅了中國相關產業的安全。2004年,中國大豆期貨市場被國際投機資本逼倉,使得中國豆制品業和大豆壓榨業遭受了嚴重打擊。起初,大豆期價急劇上漲,中國大豆采購團在CBOT期價1000-1050美分之間時進行了大量訂購,采購完畢后,CBOT大豆期價卻應聲而落,一路下行至500-550美分之間低迷震蕩。逼倉使得中國人購買了美國大量的天價大豆,而與此同時,美國投機資金仍持有大量的空頭頭寸,由此顯見,大豆價格最初的急劇上漲并非因供不應求所致。 如果說國際投機資本在大豆市場還只是單純的逼倉,那么2004年下半年,其在滬銅市場的控盤交易,則實實在在是一次極富針對性的資本“狩獵”。在這次交易中,一切基本面因素均被淡化,技術分析完全失效,銅市交易變成了無規則的游戲,市場行情上下翻飛,銅市期價高位走高,逼倉之下,中國消費買盤在現貨市場不得不高價購進銅資源,中小散戶幾乎全部被獵殺,而向來以理性著稱的浙江資金也未能逆轉滬銅市場的暴漲行情,最終被迫砍倉,任由國際投機資本拿走了套利利潤的80%。中國投資者集體在銅市歷史高位看空行情,而被神秘資本獵殺,其背后隱藏的是中國資本與國際投機資本實力懸殊的較量。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1996年,活躍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國際投機資本就已經高達72萬億美元,若按5%的年增長率進行保守計算,再考慮養老基金等各種指數基金的介入,到目前,估計活躍在全球的國際投機資本已超過100萬億美元,相當于2005年中國GDP的45.45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多來, 隨著機構投資者的迅速發展,以及投資基金的參與,投機資本已不再是“散兵游勇”,轉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強力集團”,逐漸向正規化、規模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投資基金的操作風格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一旦條件成熟,投資基金就會由追求“穩定的投資收益”,搖身一變成為追逐高利的“投機資本”。 由于國際投機資本規模大,移動速度快, 逐利性強,因而危害性也相當大。它不僅會增加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誤導國際資本配置, 還會加劇一國的國際收支失衡,進而對其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然而,這個影響國家產業安全的重要金融變量,在我國卻并未引起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的足夠重視,即便是國家外匯管理部門也只承認“不排除一小部分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而導致國際投機資本在我國被漠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在投機資本的投資特性和資本數量兩個方面存在著重大誤區。 首先,在國際投機資本特性方面的誤區主要來自理論界。按照國際金融學理論,投機資本(hot money)是指那些沒有固定投資領域、追逐高額利潤、頻繁移動的短期資本。它強調國際投機資本是以外幣為貨幣形式,并且一定是短期資本,因而必然誤導分析家,在計算國際投機資本數量時,更多的關注短期外債的構成,而忽略資本項目下的FDI。事實上,FDI以三資企業的組織形式存在于國內,并以“假虧損”、終止、破產、免稅優惠下的母子公司關聯交易及“低進高出”等手段,在合法的市場規則和貿易背景下,以人民幣的貨幣形式得以沉淀和轉移,并越來越以長期投資的形式,合法地潛植于國內的投機經濟活動中。因此,對于“國際投機資本是短期外幣”的界定,必然導致人們對當前新的投機形式的誤讀。 其次,由于國際投機資本概念界定上的缺陷,資本數量的計算也必然陷入誤區。2004年11月27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發布《調整貨幣政策、緩解資金緊張局面》報告,首次承認有上千億美元境外游資已進入中國內地。報告稱,“今年上半年外債增長16%,達到兩千多億美元,其中接近50%屬于‘游資’性質的短期服務。”很明顯,這個報告只是從短期外債中推算出國際投機資本的數量,而完全沒有考慮FDI隱蔽的資本轉移。截止到2005年6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FDI)總額為5906.66億美元,但同期外資(FDI)存量2130億美元,僅占實際利用外資(FDI)總額的36.1%。對于已“蒸發”的3776.66億美元,雖然有外資企業的中止或終止運營、資產折舊和撤資等因素,但據專家測算,其中至少有上千億美元,已經以人民幣的形式長期融入了國內的投機活動中。如果再考慮假虧損、偷逃稅、提前折舊等因素,則目前存在于國內的國際投機資本總量應該超過兩千億美元。 2000億美元的熱錢,這不是駭人聽聞,也不是制造恐慌,這恰恰是警鐘一鳴;存在于中國的2000億僅僅相當于國際熱錢總額的千分之二,相對于目前國際投機資本總存量來講, 這確實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數字,但其對于需要穩健發展尚處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發展卻會產生撞擊效應和波及效果。因此,對于熱錢的存在形式、數量及其危害性,不論是外幣管理等政府部門,還是學術研究等機構,應積極正面回應、正確對待、積極管理和加強引導,而不是一味回避或者有意錯誤解讀,信息不完整必然會導入博弈誤區。 當前,國際投機資本已進入房地產炒高房價,進入A股市場打壓A股指數,進入外匯管制體系博弈人民幣升值。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關注這些具有極大破壞性的國際投機資本的投機活動,及時地分析和掌握國際投機資本的新特性、新流向,準確評估國際投機資本數量及其破壞性,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綜合運用政策工具和市場手段,多方位、多角度操作,從而降低國際投機資本的侵害,維護國家產業安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