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醫藥流通:開刀方能治雜癥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9日 16:06 《理財》

  李魯飛

  GSP難治雜癥

  最近,曾以低價和降價而聞名全國的大型平價連鎖藥店——南京非常大藥房轉瞬之間人去店空,人間蒸發。消息傳開后,眾多供貨商、房東以及一些小加盟店店主齊聚在藥店
門前討要各自的藥款。由于是一個藥品流通型銷售企業,所以非常大藥房的消失可謂“牽一發動全身”。一時間,國內整個醫藥零售市場噓聲一片,人們似乎由此而開始了對醫藥流通市場新一輪的冷視。

  2006年,已經步入微利時代的藥品市場被“無情”地戴上了GSP(藥品質量經營管理規范)這道“緊箍咒”。自1996年起,國家發改委已經連續17次對藥品進行降價。據悉,此次之所以使出戴“緊箍咒”的狠招兒,是因為發改委把2006年確定為“藥品降價年”。

  其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早在2002年就發出通知,要求藥品經營企業必須在2003年3月31日前通過GSP認證,逾期認證不合格的企業,將按照《藥品管理法》給予處罰,直至取消經營資格。

  GSP是國家為了整頓混亂無序的醫藥市場制定的一道“紅線”。 按照我國加入WTO的承諾,2003年1月1日,我國藥品分銷服務業必須正式對外資開放。但轉觀國內,醫藥經營企業不僅數量多、規模小,而且大部分沒有建立現代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統,管理手段落后,效益低下,成本、費用居高不下。

  GSP的強制推行,通過控制藥品在流通環節所有可能發生質量事故的因素來防止質量事故的發生,從而以技術來抬高門檻,淘汰部分小型企業,增強自身競爭優勢。

  “GSP猶如一顆原子彈,在結束了中國藥品市場長達十余年無序競爭的同時,也終結了藥品流通的暴利時代。”湖北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評價說。

  在此背景下,藥品流通企業的競爭也開始由紛亂轉向受游戲規則的約束。截至2004年11月底,全國8108家藥品批發企業中有7445家通過GSP認證,1624家零售連鎖企業中有1410家通過認證,76295家縣及縣以上零售企業中有58065家通過認證,1400家批發企業和11600家零售企業被淘汰。

  新規則作用下的市場必有新的巨鱷。截至2005年底,老百姓大藥房已在國內13個省級市場搶灘,擁有70余家門店,經營面積8萬多平方米,成為全國發展速度最快、營業面積最大的大型連鎖企業。

  據有關調查顯示,2005年,醫藥流通毛利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綜合利潤率已經下降到8%。2006年初,醫藥流通行業利潤率僅為0.74%,

藥品降價似乎已經把醫藥流通的利潤逼向了“死胡同”。

  雜癥之亂相

  醫藥降價,最終受傷的是制藥企業。而作為與制藥企業是“同一條繩子上的螞蚱”的藥品流通企業,在源頭“活水”越來越少的兩難境況下,也使出渾身解數謀求生計。

  “我們主要做的是‘快批’業務,基本上按照進價拋貨,倉庫里從來不積壓貨,主要收入靠年底廠家的返利。”合肥一家醫藥采購部經理劉先生向記者透露,“另外,我們公司還設有專門的備用倉庫,這里面的藥品都是沒有稅票的,專門針對一些小型的藥店和診所。”

  任何規則對其游戲行為的限制都是有限的,GSP也不例外。商人天生的利潤嗅覺和牟利心態,刺激著他們在GSP規則之下不斷的求變出新。

  不久前,老百姓大藥房鄭州店爆出驚天承諾:抓中藥不要錢,西藥公開降價45%!一時間,店堂內擁者如潮,搶購成風。

  “搞各種活動,事實上都是為剝

藥價的‘皮’,讓買藥的人落到實惠……消費者因降價而獲益,藥房用管理盈利,我們不做賠本的買賣。”老百姓大藥房的一位中層管理者說。

  而據老百姓大藥房的一位營業員透露,該藥店西藥品種多達3600種、

保健品近100種。“活動所指的降價45%不是全部藥品,而是針對消費者不常用且了解很少的一部分藥品進行的,那些昂貴的新藥特藥根本不可能降價,所以,消費者不要誤認為所有的藥品都‘很劃算’。”

  商場競爭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游戲,如果始作俑者踐踏了游戲規則,一切將難以料想。老百姓大藥房的“出格”舉措顯然有悖于商業流通領域最基本的“價值遞增”規則。于是,在短暫時間內,鄭州市其他大中型藥店及部分藥品批發企業自結聯盟,對老百姓大藥房展開最為瘋狂的搶購運動。霎時間,整個鄭州市的藥品零售市場陷入了極度混亂之中。最終,藥廠迫于中間商的壓力中斷了與老百姓大藥房的供貨合同,老百姓大藥房貨源告急,一場鬧劇就此收場。

  “‘小馬’是否能拉‘大車’,不在一時而在長遠,不在商家而在買家。”鄭州市藥品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認為。

  以“刀”除雜癥

  目前,我國從事藥品批發業務的企業多達17000家。其中,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僅有10家,超過50億元的只有6家。藥品零售企業12萬家,其中,最大連鎖企業的年營業額只有5億元,整個業態呈現小而散的特點。醫藥商業平均流通費用率為12.56%,銷售利潤率小于1%,而國外同類企業的流通費用率一般在4%左右。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曾提出用5年左右的時間打造5~10個面向全球的市場,年銷售額達50億元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建立40個年銷售額達20億元的大型企業,目標是實現這些企業的銷售總額要占據全國市場的70%以上。

  如此高調的市場愿景,在目前藥品流通體制及市場狀況下不免讓人側目生疑。有關專家就此提醒,目前大規模建設醫藥物流中心的時機并不成熟。中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趙博文也擔心說,巨額投資導致的后果將可能使企業血本無歸。

  那么,2006年作為“藥品降價年”,國家有關部門將可能為現行醫藥流通體制的雜癥下一服什么“藥”?

  在2006年,國家對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將沿著縱深繼續發展,醫藥市場自身的變數仍將使醫藥企業的改革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從目前整個醫藥行業發展結構來看,并購與重組仍然是醫藥市場變革的重頭戲。其中,盡一切可能降低流通費用是醫藥企業能夠獲得利益的關鍵。同時,值得警醒的是,在經歷了近三年的盲目擴張、兼并之后,醫藥流通企業已經面臨“只增規模不增效”的尷尬局面。

  如此,醫藥流通行業要想迅速實現“通則不痛”,可能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敢于拿現行流通體制“開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