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馬來西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9日 12:41 《環球財經》雜志 | |||||||||
本刊記者 梁志堅/文 馬來西亞商人熱衷對華投資,投資額逐年加大,曾一度超過新加坡。 馬來西亞一些在華企業對中國人來說,已經耳熟能詳。在中國的房地產業,馬來西亞的郭氏兄弟集團投資的香格里拉飯店赫赫有名,北京的嘉里中心、國貿中心也都是由郭氏集
由于地理位置相鄰,文化背景相似,加之馬來西亞華人眾多,中國和馬來西亞近年來雙邊經貿商機很多。 從北到南的“馬資” 馬來西亞在華投資始于1984年,這其中,在馬華商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南洋研究院王望波博士對《環球財經》記者介紹,馬來西亞華人的投資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為重點,但是為了避免華人投資中國大陸的敏感性,馬來西亞華商有意識地先在北方沿海地區投資,再向南方發展,其投資并不特別注重在故鄉的投資。如今,馬來西亞華商對中國的投資逐漸從北方擴大到南方。投資重點也由房地產業、制造業、服務業和零售業為主轉向以投資基礎設施為主。 在馬來西亞華商的帶動下,馬來人也積極投入到對華投資行列。 王望波博士分析說:“主要原因是:一、馬來西亞政府(包括馬哈迪爾執政后期)認識到馬來西亞華人在經濟方面的優勢,鼓勵馬來人企業家向華人學習,提出要搭‘中國經濟的順風車’;二、馬來西亞華人出于種族融合等原因,也有意識加強與友族的經濟合作;三、中國方面也認識到片面強調華商對華投資,不利于馬來西亞華人在馬的生存發展,也不利于中國進一步吸引外資,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鼓勵其他族群企業家對華投資,也有利于增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 馬來西亞商人熱衷對華投資,投資額逐年加大,曾一度超過新加坡。 去年4月,馬來西亞放寬外匯管制,7月宣布取消與美元掛勾,當地證券監督委員會在9月宣布,放寬本地投資者在海外投資的限制,包括允許個人投資者、證券行及基金投資外國股票。 據預測,馬來西亞的機構投資者將有2000多億令吉(約4000億人民幣)投資海外市場。在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的情況下,馬來西亞投資者要分享中國的經濟增長,最直接的方法是投資在香港上市的H股、紅籌及中國概念股。 馬來西亞的萬信金融集團估計,當中最少一半,約2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會通過香港股票市場,投資中國公司。因此有人預測,馬來西亞對華的投資最終將超過新加坡。 但王望波博士認為,“在短期內,馬來西亞還不太可能超過新加坡。因為:一、新加坡整體經濟實力要大于馬來西亞;二、投資限制的放寬對兩國來說同樣是利好因素;三、新加坡對華投資政府起到的作用較大,很多投資屬集團性投資,而馬來西亞基本上各自企業行為。” 盡管馬來西亞對華投資基本是企業行為,但企業的投資熱情近年來越發高漲,重要財團幾乎都開始進軍中國市場。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05年底馬來西亞累計對華直接投資項目3611個,合同金額97.3億美元,實際投入38.4億美元。 對馬投資不如人意 中國企業同樣在10多年前,就開始了對馬來西亞的投資。 濟鋼、中興、三九制藥、中國銀行、小天鵝、吉利、奇瑞等中國知名企業相繼落戶馬來西亞,或建立生產基地,或進行跨國并購,以馬來西亞為基地拓展東盟市場。截至2005年底中國在馬來西亞累計投資設立非金融類中資企業130家,中方協議投資總額6180萬美元。 從數據上看,中方對馬的投資遠遠低于馬對中的投資。王望波博士去年在馬來西亞考察時,當地華人反映,“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雷聲大,雨點小,低于他們的期望。” 盡管在馬來西亞投資設廠的中國企業不算多,但是投資回報頗豐。 中國小天鵝洗衣機在馬來西亞建立分公司后,一年內便在東南亞銷售10萬臺洗衣機;海爾在馬來西亞成立了海爾工業(亞細亞)有限公司,成為其實施跨國經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華為也在這里設立了常駐機構;北京同仁堂集團在吉隆坡的分店,目前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中藥中心;吉利、奇瑞等中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在馬來西亞投資建廠…… 馬來西亞政府致力于促進消費,目前,該國人均年收入超過3000美元,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私人消費活躍,因此,馬逐漸成為中國一個重要出口市場,特別是中國—東盟自由區進程的發展,和馬來西亞做進出口貿易成本會降低,也會更加簡捷和方便。 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有很多優勢產業,建筑、畜牧、零售、養殖、農業(播種)等方面,在馬都有很大的市場。馬來西亞在輕工制造業方面,包括小型機械、食品加工、電子數碼、手表首飾等都與中國的水平存在差距。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建廠,把馬來西亞作為對內、對外及轉口貿易的基地,是較理想的選擇。同時,馬來西亞的教育業近幾年發展較快,中國很多優秀的學府,可以到馬來西亞尋求合作發展。 馬來西亞消費者普遍認為中國商品物美價廉。在投資方面,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馬方希望在科技、生物工程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信息通信技術、教育、旅游等領域加強與中方合作。 為了鼓勵中國的投資,馬來西亞制定了不少優惠政策,包括,減免公司所得稅和投資稅、減免進口稅及銷售稅。 為鼓勵外商投資高新科技研發,馬來西亞政府在吉隆坡專門劃出區域,設立多媒體超級走廊,積極引進外資從事電子、信息和通訊科技開發產品研制及技術服務等。對走廊內的企業,除給予減免所得稅和投資稅賦等優惠措施外,還在電信收費、研發經費申請、上市及海外募集資本方面給予相應扶持,為鼓勵本國和外國公司投資制造業,馬來西亞政府為投資制造業的公司,給予新興工業地位提供抵減投資稅負及抵減再投資稅負等獎勵。 王望波博士認為,馬來西亞政局平穩,經濟較為開放,資源豐富,如能與當地華人進行有效合作,應當說是一個理想的投資場所。 投資壁壘不多 “中國企業投資馬來西亞并沒有明顯的投資壁壘。”王望波博士告訴《環球財經》記者:“主要應注意對馬來西亞國情、法律制度的了解,另外要特別注意馬來人的宗教習慣(如定時禱告時間、生活習慣等)以及種族關系問題等。” 投資馬來西亞,一定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經濟政策。例如,馬來西亞勞工成本較中國偏高,勞動密集型產業到馬來西亞投資顯然不合適。 中藥在東盟各國都具有比較廣泛的市場基礎,同時,東盟各國也有較為豐富的中藥原料資源。因此,中國中藥企業同東盟在貿易合作、技術研發合作、投資設廠合作等方面都大有可為。 但馬來西亞禁止進口含有冰片、附子成分的中成藥。限制在藥品的包裝和廣告中提及如抗癌、避孕、壯陽、補腎、治療糖尿病、風濕等功效。此外,中醫藥產品要進入馬市場,首先需委托當地注冊公司向馬來西亞衛生部藥監局提出申請,并向其公開配方,得到“MAL”許可證后方可進口及銷售,馬來西亞藥品注冊程序比較復雜、耗時較長,增加了中國中醫藥產品出口馬來西亞的成本和風險。 商務部最新出爐的《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2006》,對馬來西亞的貿易、投資壁壘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目前,馬來西亞對外國人獲得財產的條件較為嚴格。 根據2004年8月馬來西亞外資委員會發布的《外商投資指導方針》,外國人要獲得總價值超過1000萬(包括1000萬馬幣)以上的財產,或者購買一整幢建筑,或者從事任何財產開發項目都必須在當地注冊企業,并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包括凈資產、雇員、股份和不動產開發等)。如果外商獲得工業財產是為了滿足制造的需要,則獲得該財產可以不滿足有關凈資產的要求。 對于多媒體超級走廊內的企業,如果是為了本企業的運作,而在該區域內收購任何財產無需獲得外資委員會的批準。 在馬來西亞進口商品海關總稅目中,約有27%的稅目下的產品受到非自動進口許可管理,主要涉及動物與植物產品、木材、機械、車輛及相關運輸設備等。進口重型建筑機械必須得到馬來西亞貿工部的許可,而且進口許可的授予通常以該產品未在馬來西亞生產為條件。這對中國同類商品進入馬來西亞市場造成了一定阻礙。 2005年,馬來西亞降低了各類型整裝車和拆散配件組裝車及配件的進口關稅,同時將國產及進口車輛的消費稅提高至90%—250%。 在實際操作中,馬來西亞政府向國內主要的兩家汽車制造商Proton和Perodua退還其所繳納消費稅的50%,并向其他一些國內制造商不同程度地退還繳納的消費稅。馬來西亞向國內汽車制造商退還消費稅的做法,事實上造成對進口車輛的不公平待遇,違反了WTO國民待遇原則。 馬來西亞規定,進口禽畜產品需向馬來西亞農業部下屬的獸醫局或馬來西亞國家檢疫局提出書面申請,獲得進口準證后才能辦理其他進口手續。此外,進口馬來西亞的肉類及其加工產品、家禽、蛋品等都必須通過Halal認證,該認證由馬來西亞獸醫局和伊斯蘭發展局在現場檢查后聯合做出。一些中國企業反映,Halal認證過程缺乏足夠的透明度,導致認證現場混亂。 馬來西亞不是WTO《政府采購協議》的簽署方,馬來西亞要求政府采購要有助于國內公共政策的實施,如鼓勵馬來西亞人參與貿易、向當地工業轉移先進技術、減少外匯的流出、為當地企業創造服務領域的機會,以及提高馬來西亞的出口能力等。因而,在政府采購領域,外國公司不能與當地公司享有相同的競爭機會,并且在多數情況下,外國公司與當地公司成為合作伙伴后,才能參與招標。 馬來西亞規定,企業要取得制造業的經營許可,需向馬來西亞工業發展管理局提交申請,但審查標準較為抽象,如申請是否符合馬來西亞工業發展總體計劃的要求,以及是否符合馬來西亞的經濟戰略和社會政策。 由于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管理局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結果導致當地企業和外資企業對相同項目同時提交申請時,當地企業比較容易獲得批準。 馬來西亞政府限制企業雇傭海外僑民的數量,同時政府對企業招收雇員的程序進行監督,以保證企業員工種族結構的平衡,馬來西亞未對中國開放普通勞務市場,并且嚴格限制中國派駐馬來西亞公司的工作人員及技術勞務人員的人數,中國人員較難獲得工作許可證,這不利于中國開拓馬來西亞勞務市場。 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主要來源情況表(1984年—2004年) 本表說明:1984年、1985年、1986年香港數據中含澳門外商直接投資金額。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商務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商務年鑒》歷年數據計算、編制而成。 重要鏈接: 互補與競爭 在馬來西亞,華語不絕于耳,中文招牌隨處可見。馬來西亞有600多萬華人,加之眾多來自中國的游客、商人,因此舉目之處幾乎都能見到華人。前不久,馬來西亞內閣批準中山裝為“官方服裝”。中山裝與西服和馬來傳統服裝峇迪,都可以在官方場所穿著,這也反映出馬來西亞對當地華人的尊重。 近年來,隨著兩國經貿往來密切,“中國制造”也越來越多地走進了馬來西亞人的生活。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中國和馬來西亞雙邊貿易總額為307.1億美元,同比增長16.9%,其中中國對馬來西亞出口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2%,自馬來西亞進口201.0億美元,同比增長10.6%,中方逆差94.9億美元。 中國對馬來西亞出口的主要產品為谷物、機電產品、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鋼材、原油、鞋、蔬菜等。自馬來西亞進口的主要產品為機電產品、棕櫚油、塑料天然橡膠、原木、成品油、鋼材、原油等。 中國和馬來西亞有著悠久的友好關系和貿易往來。 據《漢書》記載,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有中國商人到馬來半島通商。鄭和七次下西洋,五次在現今的馬六甲駐節。馬來西亞在發展對華關系方面擁有其他東南亞國家所沒有的諸多第一: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東南亞國家、第一個主辦中國—東盟“10+1”峰會的國家、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軍事及安全合作備忘錄的東盟國家等。 馬來西亞全國有著良好的公路網,公路和鐵路主要干線貫穿馬來半島南北,航空業亦發達。馬航不僅開通了吉隆坡到中國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成都、西安、昆明、海口等多條航線,這對馬來西亞商人來華考察、投資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馬來西亞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除了生活方便,馬來西亞還有著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在東南亞各國和地區中,馬來西亞是一個頗受外資青睞的國家。 “馬來西亞政局比較穩定,投資環境較好。”南洋研究院王望波博士對《環球財經》記者介紹說,“中馬關系友好,兩國經濟互補性強;馬資源豐富,經濟和工業有一定基礎。馬政府向外國投資者提供優惠政策,非常看重來自中國的投資。中馬相互投資領域已經從傳統的不動產和制造業,拓展到零售、金融、化工等行業,在雙邊互補性強的經濟領域,資源、資本、技術及品牌優勢的整合正成為一種趨勢。” 據王望波博士介紹,馬來西亞對華投資,華人企業集團重點投資包括基礎建設等在內的第三產業,而中小企業則多是原有行業在中國市場的延伸。從兩國經貿關系上說,馬來西亞在資源性行業中占有優勢,中國企業則在輕工產品等方面占有優勢,例如家電、日用品等價格、質量優勢,雙方在電子、計算機等行業則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