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就能讓出租司機多掙點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8日 16:40 東方今報 | |||||||||
今報記者 汪先騰 鄭州的出租車調價問題沒有像北京那樣受到廣泛的關注。關于調價及出租車行業管理,本版試圖歸納成三個有一定遞進關系的問題:漲價能否讓出租車司機多掙點,假如沒有出租車企業會怎樣,出租車的數量管制才是根本。如有不妥,歡迎拍磚。
五一節前鄭州市舉行了出租車調價聽證會,到現在好像還沒有定論,但根據聽證會一貫給人的印象,漲價估計是最終的結果。此前,北京的的費已由1.6元/公里調整為2.00元/公里,這也為鄭州方面的漲價決策提供了一個依據。但我要問的是,漲價就一定能讓出租車司機多掙點嗎? 可能很多人都以為,出租車司機叫苦的原因在于燃油價格一漲再漲,所以就想出了這么一個孬招,把燃油成本轉嫁給乘客,出租車司機的負擔自然就輕了。看起來,這個孬招有點道理,是啊,舉個例子說,如果今后乘客打車時每公里多掏點,出租車司機就會多掙點。結果真的會按照這個邏輯出現嗎? 誠如大家所言,這個漲價決策把乘客變成了唯一的受害者。姑且不論及此,我現在要問一下,為什么總有人天真地以為,漲價就掙錢而降價就不掙錢呢? 還是回到常識上來吧,供求定律說得再明白不過了,當價格上漲,需求就會下降,而當價格下降,需求就會上升。我不太清楚聽證會上有沒有人考慮過這一點,從傳達出的信息來看,人們傾向于認為只有漲價才能讓出租車司機掙錢。這好像不符合常識吧,難道連常說的薄利多銷都忘了嗎? 再者,燃油成本上升就一定需要調高出租車運價嗎?這不一定,比如出租車公司少收點份兒錢或者政府補貼一點,要不司機多拉點乘客,等等,這都可以使運營總成本維持在燃油成本上升前的水平。可是,聽證會卻是一條道走到黑,非漲不可。根據價格對供求關系的影響,打的費上漲了,可能會導致乘客對出租車的需求下降,說得極端些,如果漲價后人人都不坐出租車(因為還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供選擇),出租車司機們喝西北風去吧。 還有人說,現在不能再發展出租車了,因為出租車太多了,這也是導致司機們叫苦的原因。這種想法其實和想漲價是一樣的思維,以為通過控制出租服務的供給(前者是想控制價格)就可以讓司機們多掙點。我也想問問,政府有什么理由不讓新的出租車進入這個市場呢?你憑什么讓一部分人壟斷這個市場呢?他想進來你就讓他進來得了,競爭中他虧了干不下去了那是他自己決策和運營能力導致的結果,他自然怪不了你。 但現在,正因為有高高在上的一個權力控制這個市場,所以有些人虧了也不認為是自己的能力或運氣不好,而是怪罪于那個權力。就燃油漲價而言,司機們也許都在想,那個權力必須為我們負責,大有那個權力就是主子的味道。設若這個市場是開放的,大家都是自己的主人,漲不漲價自由定論。 相關鏈接 北京模式和溫州模式 在我國,出租車運營模式大致有兩種——“北京模式”與“溫州模式”。 北京市共有出租車6.7萬輛,其中,個人擁有經營權的車輛只有一千多輛,除1人為買斷經營外,其余均為承包經營。 1996年,北京市對出租車實行總量控制,糾正出租車公司向司機“變相賣車”的問題,要求公司回購所有由司機出資購買的車輛,使車輛產權從司機轉移到公司,司機采用承包經營模式運營。此后,公司向司機收取的管理費由每月1000元左右上升到5000元左右。司機在承包車輛時,需交納“風險抵押金”、“保證金”或“承包金”,金額在3萬元至5萬元不等,甚至更高。這種承包經營模式延續至今。 目前我國85%以上城市出租車行業的管理模式,都與北京基本相同。對這種模式的指責最多。 溫州模式與之截然相反。溫州市目前共有出租車3329輛,其中3287輛經營權歸個人所有,占總量的98.8%。溫州的出租車司機與杭州一樣,也有車主司機與打工司機兩種。 1998年,溫州市政府公開拍賣了300個新增出租車經營權指標,首次將出租車的經營權、產權和營運權統一起來;1999年年底,對已在營運但尚未取得經營權指標的出租車,政府將每個指標以3萬元的價格出售給車主個人。 如此一來,在2000年前,溫州市通過拍賣和買斷兩種方式,使全市出租車行業實現了比較徹底的個體化經營,堅持了保護實際投資人和讓利于民的原則,使所有出租車的產權全部由當初投資購車者享有。 溫州模式比較像意大利的做法,即拍賣出租車永久經營權,很多已經獲得牌照的溫州人后來把牌照高價轉讓出去,據稱牌照最高的價格達到120多萬元。有人稱這種市場化的方式可能又會使獲得營運權的司機成為寄生一族,政府很難直接涉足其中。 一種被忽視的模式是上海模式,它比較像澳大利亞的模式,司機完全是產業工人,公司提供生產工具,而司機提供勞力,風險很多都加于公司,而且由于總量有限,公司可能通過兼并達到壟斷的目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