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沃爾克:美元存在貶值的可能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09:5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美國的雙赤字與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 尋求均衡的可能 本報評論員 王梓
實習記者 莊燕 趙慧穎 北京報道 美國雙赤字解讀 《21世紀》:當你還任美聯儲主席時,是如何處理美國的雙重赤字(經常賬戶赤字和預算赤字)的? 保羅:我們在20年前是討論過關于雙重赤字的問題。那時看經常賬戶赤字總是和預算赤字聯系在一起。具體討論的內容,大概是說當美元幣值強勁時,經常賬戶赤字大約是GNP的3%,而預算赤字大概是GNP的4%。而現在,預算赤字大約是GNP的3.6%。而經常賬戶赤字呢?現在應該是GNP的7%,很奇怪,(相比以前)大了許多。我曾在上世紀90年代說的那種接近的現象不復存在了。所以,其實不用過度擔心所謂“雙重赤字”的問題,我們就是同時有兩種赤字而已。 連接這兩個問題的一個因素是儲蓄。 當然,你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出很多關于儲蓄的定義,但儲蓄更多的是說你可以花出的錢是多少。所以在股票市場出現泡沫時,實際上很多人還是感到很高興。同樣的,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擁有房產的人也會比較高興,而且房子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財產。 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了表象上的不穩定性,但實際上更重要的問題是更為深層的不穩定性,包括股票市場價格和房地產市場價格。過去我們認為房地產價格使得我們必須把利息率降得很低以保持穩定,但現在這已經不是現實了。當然這涉及到一個關于將來的問題。如果你想考慮一系列赤字的問題,你就會擔心房地產價格、增加稅收、減少開支。但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特殊的經濟政策,什么也沒做。 《21世紀》:最近我閱讀了一篇文章,提到美國的儲蓄率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提出的論據是最近的負的儲蓄率是由于從抵押品市場的再融資。他估計在2004抵押額是八千萬億美元,而2005年,抵押總額將升至一萬五千億美元,在這一萬五千億美元中,有40%是再融資的,這意味著美國家庭可以為他們的房子再融資從而獲得額外的款項用于支付。而抵押率最近上升了,它已經從5%上升到超過6%,因此美國的儲蓄率會上升。 保羅:關于抵押品市場,很多美國人很贊成你提到的這些。但不僅僅是人們贊成的問題,現在也開始有更多關于這方面的金融規范。 中國外匯儲備過高? 《21世紀》: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但如果減持中國的外匯儲備,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美元幣值重估。您認為這將對中國的外匯儲備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中國應采取什么樣的保護機制來回應美元的幣值重估? 保羅:美元貶值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我不知道如何完美地保護你自己。但是你們可以將所有的美元用于購買國際商品和服務,這些的價格是不變的。我發現你們對此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我不希望過分強調美國國內價格穩定的意義,雖然其可能帶來外匯市場上的風險,但是至少能夠保持美元購買力的穩定。 另外,你們也可以減少經常的盈余,以增加內需、進口和相關的出口。問題就是你們將以多快的速度來適應國際市場。 有相關的言論認為人民幣已經放開,可以進行資本輸出。但是我仍然不很確定。中國的私有企業是否存在大量的潛在的貨幣需求呢?這將促進資本市場的自由化。 《21世紀》:你對人民幣升值如何看待? 保羅:我是站在不需對人民幣升值施加過多壓力的立場上的。但是,這個“夢想”一旦實現,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以及與亞洲諸多匯率的兌換都將有所調整。所以,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并不僅是針對其競爭者的,同時也是針對歐元和美元的。我認為,對于人民幣升值,中國是完全可以輕易接受的,這也應當是其所要進行的一系列經濟調整中的一部分。當然這需要一個談判的過程,——這并不多余,因為如果行動稍有不慎,很可能取得不了市場的連續穩定發展。 質疑利率調整 《21世紀》:你剛才提到了全球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當然我們可能要降低赤字,但這只是針對出口過多的亞洲國家。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利率持續的調整。日本也在尋求自己的利率解決方案,歐洲也在積極響應,而亞洲也對經常項目進行了調整,您認為這些調整就是所謂的“協調”的結果嗎?它的方向是否正確?或者這僅僅只是由于石油價格上漲所引發的現象? 保羅:我認為這些調整會很有幫助。在我看來,美國比中國更為關注這一問題。此外,日本的貿易赤字也不降反升。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美國的進口量應當減少,——因為我們已經盡己所能地在進口了,除了一些不能進口的商品和貨物。我認為在適當的時候電子產品和玉米的進口可能會有所削減,但是就目前來說,進口量可能是在下降,但局面尚未扭轉,我們仍是入超。 一個問題是,假使你能操控匯率,并因此改變了現有趨勢,同時也取得相應政策措施的支持,那自然不錯。但在這個問題我們有談判的可能嗎?即便有,它又會不會是合理和公正的呢?會不會持續下去,而沒有任何人退出呢?可是其他的建議又說不定會更糟糕。這樣看來,談判倒也值得一試。 (尊重提問者本人意見,特隱去所有提問嘉賓名稱,以本報替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