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雙重地權制度鎖死了農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5日 11:26 南方都市報

  經濟人之秋風專欄

  這是《新京報》上一篇非常不起眼的新聞,說的是前幾天,北京南郊4萬平方米“違法建設”轟然倒地,昔日的“浙江村”最后一塊殘留地徹底消失。當然,新聞告訴讀者,這里的臟亂差很快就會大有改觀,人們將會看到一個亮麗的城市景象。這當然很好。但人們看不到的是,擁有這個村落的農民,從此以后卻永遠地喪失了土地本來能夠帶來的財富。

  故事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以浙江人為主的來京務工人員看中了這里的地理位置和商機,陸續在此落腳,擺地攤做起了服裝生意。他們租住農民的房屋,農民獲得了不菲的收入。大概因為浙江商人的租賃需求較大,于是,農民紛紛在菜地里蓋起了房屋,用于出租。

  用理論一點的詞兒說,這些菜地由此改變了用途:從農業用地變成了工商業用途;本來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也由此融入了現代城市經濟,而成為經濟意義上的市民。這意味著,這些土地正在城市化,農民正在市民化。

  關于現代化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每個定義都包含一點:大多數農民放棄農業,從事工商業,從傳統的農業部門進入現代經濟部門,從相對自給自足的農民,變成參與現代經濟分工的市民。通過這一過程,他們的生產效率將大幅度提高,收入當然也水漲船高。

  經營浙江村

房屋租賃的村民就通過修建房屋的方式參與到現代經濟分工體系中。他們現在建房,已不再是為了自己居住,而是為了向商人出租,用于現代的商業性經營。可以說,他們從事的正是現代意義的
房地產
業務,盡管他們建的房屋比較簡陋,也缺乏某些必要的配套基礎設施。這些農民成了小房地產經營者,通過這種經營活動,土地的產出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樣面積的土地,他們現在從其上獲得的收入當然要比種菜高多了。

  通過這一過程,這些農民改變了自己的身份,提高了收入,對他們來說,三農問題已不再存在了。不用依靠政府的財政轉移等政策優惠,他們自己就不再成為社會、政府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了。可以推想,假如這個過程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然進行下去,則越來越多的農民就不再成為需要外部力量解決的問題。

  但是,有關政府部門卻有另一套邏輯,從一開始就斷定這是“違法建設出租”。村民違反的是不得私自將農業用地轉作其他用途的法律。根據現行的土地法律,國內存在兩者權利絕對不對等的土地:一方面是城市的國有土地,它可以生成建設用地使用權,政府可以出讓這種建設用地使用權。另一方面則是農村集體土地,這部分土地卻不能衍生出建設用地使用權。這樣,同樣是擁有土地,但地方政府和農民集體的權利卻大相徑庭:農民沒有自由支配其土地的權利。尤其是,農民不能將其所擁有的土地從農業用地轉化為城市工商業用地,而這一轉化正是土地的市場價值增值幅度最大的時期。

  國家制定這種法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耕地,但由此導致的結果卻是,農民喪失了自我實現現代化的最重要機會。農民只能等待政府在其所擁有的土地上進行現代化,但當現代工商業體系在這里擴張的時候,農民卻已經被排斥在外了。因為,通過征地程序,農民已經喪失了土地的所有權,土地成為國有的了。這確實是一個怪異現象:農民所擁有的土地之上進行的現代化,跟農民毫無關系。由此看來,保護耕地跟保護農民完全是兩個不同、有的時候甚至互相沖突的概念。

  “三農”為什么在中國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社會、經濟、政治乃至文化問題,根源恐怕正在這里。雙重地權制度把農民鎖死在傳統經濟部門,而無法隨著工業化的擴展自發地進入現代經濟部門。本來,浙江村的經濟形態已經把那些村民帶入現代經濟體系了,他們已經成為服務于現代工商業的房地產經營者。但現在,他們的要素和投資被摧毀,他們又退回到傳統經濟部門。政府或許給了他們一些土地補償,但那種補償卻不是根據這塊土地用于工商業的價值之貼現值給付的,而是根據農業產出的一定倍數給付的。而在此之前十幾年,他們根本就沒有從事農業生產。經過這樣一個拆除,這片土地將會城市化、現代化,但本已不再是經濟意義上的農民的村民們,卻反而連跌兩步:再次成為農民,并立刻被扔進失地農民大軍中。

  (作者系知名經濟學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