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黃金石油房產漲聲一片 大眾情緒導致價格狂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5日 11:02 環球時報

  黃晴

  黃金、石油、房產價格狂飆,還有鮮為人知的原因嗎

  5月上旬,國際市場上黃金和原油價格狂飆不止。一周前,國際現貨每盎司(每盎司約合28.35克)黃金價格已達699.7美元,暴漲21.5美元。同時,全球石油價格全面上漲。包括中
國、俄羅斯在內的不少國家,最近一段時間的房地產價格也在瘋狂上漲,長期居高不下,再次成了人們最關注的焦點之一。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般分析認為,商品價格的飆升與市場需求急劇增長有關。近段時間,美元脆弱,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之中東地緣政治緊張,美元匯率的穩定性自然就變差了,且有長期走低的可能性。而此時歐元、日元或人民幣,均沒有形成替代美元的實力,持大量美元的人便投資黃金以謀取更大利益或規避風險。

  關于

石油價格上漲,原因差不多是人所共知,近與當前的伊朗核困局有關,遠與全球石油供應的資源剛性約束有關。

  至于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許多人也都分析了諸多原因。究其一言,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土地建一塊少一塊,樓賣一幢少一幢,需求量卻在增長,怎么可能不越來越貴呢?

  然而,問題是如果三大商品的價格上漲是一種趨勢的話,那么,為什么偏偏是這個時候在狂飆不止呢?畢竟,世界并不曾大亂,黃金與生活的關聯度又很低,全球石油需求也沒有像價格那種急劇上升,人口增長更不會短期內大幅增長,又怎能有那么多房屋需求量呢?這里面是否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原因?

  不是市場規律,而是大眾的某種情緒導致價格狂飆

  自市場經濟形成后,經濟活動大體分為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個部分。前者是物的運動,比如,生產一件衣服,銷售一瓶洗發水,購買一輛汽車,等等。后者是權力符號或者干脆說金錢游戲,比如,股票、期貨、債券等等。

  很顯然,虛擬經濟起源于實體經濟,無論衣服、洗發水、汽車,或者黃金、石油、房產,最初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當然屬于實體經濟。然而,久而久之,某些商品由于需求量大,或者出于某種特性,更容易取得買者的偏好等多種原因,現實中的交易漸漸地變成未來期貨的交易。當前,早已出現的黃金、石油期貨自不必說,房產也越來越多地出現期房買賣。此時,三大商品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已統一轉化為虛擬經濟,且逐漸自成了資本循環系統,看不見,摸不著,交易卻在繼續。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早期,虛擬經濟的規模并不太大。但在2000年,據說全球虛擬經濟總額達160萬億美元,是當年全球國民生產總值30萬億美元的5倍。虛擬經濟中對商品價格的定位,除了供求關系的客觀性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人們判斷的主觀性。金錢游戲玩得越來越大時,主觀因素(包括人們的信心,投機心理等)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大了。

  從這個角度上看,很多時候,并不是完全由現實中的市場供需在影響黃金、石油和房產的價格,而是某種主觀因素。黃金上揚主要原因恐怕是對美元信心不足,對黃金穩定性則持有樂觀的情緒。石油的上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未來國際危機的過度恐慌,同時對石油本身用途過于樂觀的估計。房價上升也是如此,手持大量資金,卻對其它投資無信心,銀行利率又低,自然會涌向穩定性較好的房地產上了,這樣,黃金、石油和房產(尤其是后兩者),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原來現實中用途,不用于制成原油產品,也不用于居住,卻成了投機贏利的金融產品。

  可見,主導虛擬經濟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樂觀或悲觀情緒。加之老百姓某種追漲不追跌的從眾心理,易受情緒感染而難做準確判斷,自然形成了現在“漲”聲一片的局面。

  控制價格狂飆有辦法嗎

  然而,虛擬經濟終究不能背離實體經濟太遠,正如價格不能背離價值太遠,總要回歸,前幾年日本、香港房地產價格大跌便是明證。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價格上揚意味著兩點,一是增加生產,二是抑制需求。當社會做出這兩種反應時,也就是價格回歸的時候了。

  當前世界主要石油消費國提出各類能源替代方案,增加替代能源供應。中國、俄羅斯等國的市民出現抑制買房的呼吁和舉動,政府也出臺相關措施。這些都應當對黃金、石油、房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大眾應該克服某種主觀情緒。▲(作者是

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1,0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