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劉煜輝:聚焦制約利率調控的三重因素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4日 16:35 21世紀經濟報道

  特約評論員 劉煜輝

  4月末的加息仍然是個熱門話題,這是過去18個月以來央行首次加息。客觀地講,央行此時選擇加息確是有一定依據的。

  自2004年以來,各季度銀行機構1年期固息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水平從5.70%逐步上行
至2004年加息后的6.75%,并在2005年第二季度達到7.46%的峰值水平,隨后開始迅速回落至2005年底6.07%的較低水平,根據去年貨幣政策報告,2005年大部分信貸在官定信貸基準利率之上,那時調控利率顯然是作用甚微,因為基準利率僅僅是抬高了貸款利率底線,市場流動性充沛的情形下,卻很難抬升客戶的實際信貸利率。

  但自去年10月以來,隨著

人民幣升值預期劇增,市場流動性泛濫,一方面,資產(土地、房產、
股票
)價格重估并快速上升,可以推斷,銀行的信貸利率事實上開始下降,因為當下中國銀行信貸絕大部分為抵押貸款,比方說,同樣一塊地,按以前的評估可貸一個億,而按現在的評估則可能貸兩個億。而另一方面,從一季度信貸投向分析,“十一五”的開局年使得銀政之間的合作項目信貸劇增,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和歐美市場需求強勁導致外向經濟部門的信貸大幅增加,而這些客戶對銀行來說,都是優質客戶,更是強勢客戶,銀行不可能有多少討價還價的空間,所以,盡管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還未出來,但我們推斷,一季度整體信貸利率的下滑態勢可能會比較明顯。 如果整體信貸利率水平大幅滑向基準甚至基準以下,那么客觀上講,央行本次啟動利率政策工具是能夠起到一定效果的。

  但是應該看到,利率政策,目前存在三個方面的現實因素,會影響調控效果的發揮。

  一是政府主導的資源配置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利率政策可能進一步加劇當下信貸結構性矛盾。在一些地方,大量信貸資源往往是向地方政府項目和與政府相關的企業傾斜,因為土地、稅收等各種花樣翻新的優惠政策是當下銀行最值得信賴的抵押物和政治擔保。所以這些信貸主體對于利率根本不敏感。而大量需要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并不主要靠銀行,而依賴于中國龐大的體外循環(地下金融,據央行2004年調查有9000億之巨,實際可能遠大于此),這個市場對于利率非常敏感,因為它是非常市場化的,銀行部門信貸緊縮信號會直接影響流入這個市場的資金規模。根據2004年我們一個課題組的調研,當時央行加息0.27個百分點,在浙江地區的民間借貸利率平均上升1個多百分點,4倍之多,因為市場主體把未來的宏觀調控的預期全部估算進去了。所以我們每每看到的是,銀行體系信貸總量一收縮,往往信貸結構性矛盾可能進一步加劇。

  二是在中國銀行業普遍還是依賴利差收入(占總收入的90%)和剛性的利率管制的獲利模式下,單向的加大存貸利差很可能進一步加大銀行放貸的沖動。通過利率管制制造的銀行天然利差,使得銀行根本不會考慮定價技能,或者根本不用考慮定價問題。只要抵押物充足、政治風險小,按基準或基準下利率執行放貸就行。

  三是當下中國經濟內外失衡之格局,使得中央政府很難實施一系列連續緊縮政策(連續加息)來抑止投資需求。投資增速加快,經濟過熱苗頭隱現,需要調控把投資需求壓下來,而消費需求短期內無法形成替代內需,內需不足將導致進口需求減少,順差劇增,內部失衡又轉化為外部失衡,人民幣升值壓力隨之大大增強。而外部失衡累積到一定程度無法排解,基本面就強勁地支持人民幣升值,自我實現的預期使得熱錢更快涌入,中國金融體系流動性泛濫,利率低企,

房地產、股票等資產泡沫開始急劇膨脹。經濟中投資過熱局面就可能形成,如當下之情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