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央行上調人民幣貸款利率 > 正文
 

朱冰堯:央行溫和加息釋放強硬市場調控信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12:05 中國產經新聞

  撰稿/CIEN評論員朱冰堯

  4月28日起,央行上調了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58%提高到5.85%。

  本次加息業界普遍認為是“溫和型”的調控。官方也把這樣的調控稱之為“進一步
鞏固宏觀調控成果”之舉措,并反復強調并非是針對“經濟過熱”。

  但不久前公布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和國家發改委近期的調控新政卻在強化著“過熱”的信號。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達10.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7%,貨幣總體流動性卻增加幾乎一倍,對銀行造成了巨大的流動性風險。而目前中國的負債水平已經超過了GDP的100%,是國際平均水平的兩倍。

  日前,發改委公布了水泥、焦化、鐵合金和鋁業等行業的結構調整目標,其他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也將陸續出臺。從這些行業的調整意見中可以發現,綜合利用金融、土地等措施,已成為行業調整的主要利器。

  種種跡象表明,國家對經濟過熱已經基本定調。新一輪的緊縮正在形成中。央行采取主要針對企業的“非對稱性加息”(即只調整貸款利率,不調整

存款利率)手段意在調控信貸閘門,為再次出現過熱苗頭的
中國經濟
降溫。預計加息之后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緊縮措施陸續出臺。

  對于目前國內經濟的過熱現象,政府動用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更符合市場經濟規范,溫和加息政策實際上也釋放出政府強硬的市場調控方式的信號。因此,采取調整利率的市場之手說明央行開始選擇更為有效的市場工具,而不是僅僅依靠行政措施調控經濟。央行最終選擇了對企業影響更為嚴厲的利率手段,表明這次調控暗含著“警告”過熱行業企業的意味。  

  目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過熱與物價指數低位運行及一些行業產能過剩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而自2004年以來實施的宏觀調控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出現失靈或失衡的狀況。原因就在于政府部門之間的利益之爭,導致了宏觀調控缺乏協調性和有效性。

  由于那些“過熱”的固定投資項目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導,因此,人們也認可了宏觀調控中的行政行為。但是,用行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難以避免政府如何在過剩與不足之間選擇的不平衡。過去幾輪宏觀調控經常重蹈過剩——調控——不足——過剩的覆轍,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的行政調控就顯得有些反復無常:過剩時收緊,短缺時放松。于是,政府的行政調控可能還會加劇短缺或過剩,而后陷入新一輪倉促上馬的調控。特別是由于那些受調控的項目多數處于產業上游,具有一定壟斷效應,地方政府顯然更愿意讓其盡快審批通過。

  政府行政調控的無序性和非規律化,造成企業無法通過長效穩定和規律化的經濟政策形成一個明朗的市場預期,導致經濟行為的短期化與無效率。因此,在成熟的宏觀調控過程中,應從行政行為走向利率、

匯率等市場行為,變短期政府調控為長期市場調控。

  當然,調整貸款利率僅僅是發出的第一聲緊縮性政策預警。在中國地方經濟的特殊“諸侯”狀態之中,市場化的調控機制要一步一步實現,特別是要繼續加快制度性改革進程,改變政府考核機制,以此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同時,還要杜絕部門或地方利益的干擾,建立起集中調控的強有力協調職能,不能放任一些利益集團借市場化名義行“經濟尋租”的非市場化之實。

  有學者指出,盡管科學發展觀已成為一個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高綱領,但目前地方政府仍沒有將這一原則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不少政府官員依然將GDP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首要目標。而要真正發揮宏觀調控的協調性和有效性,關鍵還在于要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避免由于各種利益之爭產生的不平衡和矛盾導致宏觀調控的失靈或失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04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