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給不良房地產商定個什么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11:53 中國產經新聞 | |||||||||
CIEN評論員 商寅泉 “五一”期間,北京市建委公布的一組數據,引起房地產開發商的激烈反應。透過對這組數據的不同態度,我們可以從另一個層面看出房價居高不下背后的一些東西。我們還可以看出,中央政府關于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政策,為什么與百姓所期待的還有距離,是不是到了該給某些不良房地產開發商一個準確“定位”的時候了?
北京市建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全市可售的期房項目共計1512個、面積2608.41萬平方米,期房項目中有109106套住宅未售,加上現房銷售的項目中有17815套住房未簽約,共計約12.7萬套住宅沒賣。也就是說,截止到4月30日,在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網上登記的商品房(期房加現房),有60%還沒有找到買主。 但是,房地產商并不認可這一數據。當有記者采訪他們的看法時,這些房地產商幾乎眾口一辭,紛紛用“供不應求”“房子好賣極了”“只要有房子出來,每個月的銷售額都能過億”等回答來反擊北京市建委的數據,他們的理由是,這個數據不準確,統計不全面,過時的數據反映不了真實的商品房銷售情況。而北京市建委明確表態:“網上簽約的數據每天定時更新,因此消費者看到的數據信息是非常準確的。” 作為百姓,作為消費者,我們不關心政府主管部門和房地產商之間就數據問題的爭執,也不關心誰的數據更加準確,因為我們不能單純靠宏觀的數據做出是否買房的決策。我們只關心房價的未來走勢,只關心房地產宏觀調控能否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簡單說,我們只關心普通百姓想改善居住條件時,是否能夠買得起一套夠得上標準、不算奢侈的普通住房。 2005年,針對房地產市場的異常情況,中央政府決定對房地產行業實行宏觀調控,目標有三:一是控制投資規模,二是減緩房價漲幅,三是改善市場結構。一年多之后,客觀地說,這三大調控目標正在逐步實現,但有些方面仍然不盡如人意。也就是說,房地產宏觀調控效果離老百姓的期望還有距離,房價仍持堅挺上漲之勢。 房價居高不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產商的所謂“銷售策略”。這從北京市建委公布六成期房沒賣出去后遭到開發商的激烈攻擊,可以得出一些結論。房地產商一方面借政府收緊地根放出“地荒論”,一方面巧立名目弄虛作假制造房屋銷售一空的假象,“捂盤”“囤地”“假按揭”眼下已經成為房地產商津津樂道的一種技巧。在這場關于房屋的博弈中,房地產商越來越占據有利位置,以至于發展到敢于和政府主管部門叫板的地步。 筆者認為,本輪房地產宏觀調控,之所以未能快速取得明顯效果,是在一個環節上有些手軟,這就是對“典型”的處理上不夠果斷(抓“典型”并嚴肅處理是宏觀調控中常用的手法,比如基礎設施調控中對江蘇鐵本的處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抓到典型,沒有用“殺一儆百”的手法,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讓國家的調控政策真正執行到位。 要想在房價問題上有所作為,使中國房地產市場真正規范起來,目前急需做的是,給一些不良房地產開發商定一定“位”,更直接的說法是,給他們定一定“罪”。比如,對于頻繁拋出“地荒論”的開發商,在掌握真憑實據的情況下,由土地管理部門把他起訴到法院,定他一個“蠱惑人心罪”。再比如,對于把房子捂起來不賣而告訴消費者沒房可賣借機哄抬房價者,查實后定他一個“欺詐罪”。對于鼓吹“不給窮人蓋房”的無良房地產開發商,查一查他偷稅漏稅的數額有多大,在政治上免去一切地位,別再擔任什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因為這些人天天瞪著大賊眼睛替富人張目,根本就不替百姓說話,根本就是在敗壞中央所倡導的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觀。 一句話,只有給房地產開發商定一定位,給不良房地產開發商定一定罪,揀出幾個大賺了一把黑錢的,狠狠地給他“法制”一下,才能還中國房地產市場一個清明,才能讓房價真正穩定下來。筆者認為,這個辦法在國外也有先例,就是對有寡頭傾向的大商家用法律的手段治罪,是行得通的。因為治理一個處于非正常狀態的行業,需要一些非正常的手段。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