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星:是什么阻擋溫州游資抱團炒天下的步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0日 22:53 經濟視點報 | |||||||||
□本報評論員 陳明星 近年來,溫州人攜重金四處出擊,幾乎每到一個行業或地域,都會產生強烈的沖擊。而近期,則出現了溫州歷史上第一次民間對外投機資金的大規模回流。這不能不讓人且喜且憂。
喜的是投機資金終于折戟沉沙敗回故里,市場終于少了匹所謂的脫韁的“害群之馬”;憂的是這種回流的背后,還有沒有其他的因素從中作梗,也就是說,究竟是什么阻擋了溫州游資抱團“炒”天下的步伐? 按理說,在市場經濟中,資本流動本身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為何獨獨溫州民間投機資金的動向,會引來如此關注呢?原因似乎很簡單,因為溫州財團投機式的攻城拔寨,已讓許多業內人士“聞風喪膽”,以致不得不“妖魔化溫州人”。其不俗的資本斬獲,使得其一舉一動,已具有某種象征性的意義。 資本的趨利性,使溫州人馬不停蹄地尋找新的投資空間。可謂哪里有暴利,哪里就有溫州人。如果說,正如當年索羅斯量子基金兵敗香港一樣,此番溫州民間對外投機資金的大舉返鄉,是出于我國經濟體制、政策不斷完善,而尋覓不到投機土壤的結果,則無疑可喜可賀。如此,經濟發展將更加健康、有序。但問題是,如果是基于其他原因的話,則必須引以深思了。 而且,粗略觀察溫州游資返鄉后的流向,便不難發現,游資大多存入了當地的銀行,以致“最近銀行的存款不斷增長,貸款需求卻相對減弱,促使信貸工作從拉存款向接貸款的角色轉變”。所以,溫州游資的回流,似乎并非是因為當地有了更好的投資機會的緣故,只能說是一種被動選擇。 此前,社會上曾有“妖魔化溫州人”的說法,權且不論其是否成立,單是其視溫州財團如洪水猛獸的態度,就足以反映其對溫州財團的恐懼和排斥心理,在此背后,則可能是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作祟。因為,溫州財團畢竟不是索羅斯,有時甚至有益于地方的融資和發展。 當然,精明如許的溫州人,斷不會單單讓“妖魔化”就足以成為自己的滑鐵盧。否則,溫州民間對外投機資金已活躍多年,炒煤團、炒房團已是一撥又一撥,何以如今才出現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返鄉?最可能的解釋便是,還有其他的原因。 其實,作為當下中國最活躍的一部分游資,溫州民間對外投機資金的回流,已經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一個無情的現實——當前,“短、平、快”的投資機會已經不多了,快錢越來越難賺,即便有,也是在絕非游資所能輕易進入的領域。而由于缺乏較好的投資機會,創業也變得越發艱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單純依賴投機,其可以發揮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一味賺快錢的念頭需要適時收斂了。取而代之的,則是要沉下心來精耕細作,在適應市場的過程中不斷騰挪移轉。同時,在新一輪宏觀調控下,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優化投資軟硬環境,為民間資本拓展投資渠道。 這也是游資應該依循的路徑,盡管可能困難重重,關山難度,但舍此,前途將更加暗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