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過熱苗頭隱現 需多管齊下加以抑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19:02 《中國發展觀察》雜志 | |||||||||
◎ 本刊記者 原松華 4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大大超出了國內許多研究機構的普遍預期,一季度GDP增速達10.2%。支持經濟的“三駕馬車”中的投資與進出口均未減速,進出口總值達37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8%,順差233億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27.7%,其中3月份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32.7%。而各銀行新投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銀行信貸增加過多,已經成為“較突出的問題”。信貸的投放過快、貨幣供給過快,在開始可能會推動經濟增長比較快,“但是接下來就會引起通貨膨脹、經濟秩序混亂和經濟結構不協調等一系列問題,這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投資:數量過多 增幅過高 4月2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一季度工交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全國投資增幅超過35%的省份有16個;分行業看,制造業30個行業中,投資增幅超過40%的有16個。不少地方仍存在主要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傾向,少數地方出現落后項目死灰復燃的情況。 事實上,這個勢頭已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4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供應量偏高,信貸投放偏快,對外貿易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注重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 就在同一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6年春季報告》,預測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率為20%,將繼續比上年有所降低,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份額將進一步上升,這種多年持續明顯上升的勢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張漢亞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去年到現在,中國經濟是以一個慣性在發展,投資也是這樣,往往一季度的數據很難說明全年的水平。2004年一季度投資增長43%,2005年一季度投資增長22%,今年一季度的27.7%比2005年一季度高一些,比2004年一季度還要低一些,“現在認為經濟過熱或沒有過熱都沒有什么太多的理由,應該正確看待這個問題。” “地方政府的投資積極性比較高,是一季度投資較高的主要原因。” 張漢亞說,今年是“十一五”開局第一年,2005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前兩個月很多地方政府換屆,3月份開始上項目就比較多。從一季度來看,新上的項目比去年同期增長31000多個,其中僅3月份就上了20000多個項目。 今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為了經濟發展,國家也采取了多種措施支持農村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支持一些重大裝備業的改造,等等,成為一季度投資趨高的重要因素,比如,農業增長了47%,鐵路增長57%,衛生和社會保障增長38%,金屬制造業增長70%左右,交通設備制造業等增長40%以上。礦山投資增長也比較快。2005年以來,礦山投資增長大約在40%~50%,主要是進行設備改造和安全措施改造。 “整個的結構調整效果比較好,今年開局也不錯,但最大的問題是投資的數量過高,新開工項目的數量過多,增幅過高,這方面是值得注意的。”張漢亞說,“對于地方的投資積極性來說,如果這些項目都是有效益的當然越快越好,但是這是不大可能的。” 對于對待投資現狀,張漢亞建議,“現在還不用著急采取什么行動,畢竟比起2003年、2004年投資還是比較低的,應該先看一看,如果第二季度投資超過35%再調控也來得及。” 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已派工作組在地方調查投資趨熱的具體原因,然后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調控措施。 信貸:增長過快 風險加大 “中國經濟從2002年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的階段,這個高速增長當中有三個大的特征,一是出口大幅度增加,二是房地產市場大幅度增加,三是貸款大幅度增加。”在4月22召開的“第二屆金融改革與高層論壇”上,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10年前,東南亞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也是在這三方面增長特別快。“因此,我們需要特別警惕。從2003年、2004年、2005年到今年一季度,貸款上升了9萬億左右,中國貸款規模幾乎增加了1倍,這個貸款質量對銀行體系會有影響。” 對于今年1季度貸款增長超過了全年預期目標的50%的現狀,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公司研究部資深分析師蔣清海認為,“造成一季度貸款勢頭比較猛的原因是貨幣比較寬松,貨幣供應量比較高。” 目前,銀行的資金流動性過剩。按人民銀行的規定,銀行存貸比最高應達到75%。目前銀行存貸比呈下降趨勢,即貸款占總的存款的比重只有60%。整個銀行業的存差已經接近10萬億元。 中國的總體儲蓄率比東南亞儲蓄率高10個百分點。除了貸款之外,其他的資金應用渠道比較狹窄。在沒有其他投資渠道的情況下,銀行只能增加貸款,進而引發固定資產投資的升溫。 另外,銀行方面資金運用的環境比較差。前兩年,大幅投資造成的行業過剩,造成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效益不是太好,虧損額呈擴大趨勢。日前,鋼鐵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已上升了1.3倍,這將加劇銀行壞賬的風險。 謝國忠表示,中國的銀行主要是國家控制或者地方政府控制,所以貸款的條件一定要把關。如果經濟增長通過貸款帶動,而貸款的增長是通過放松貸款的條件,這是一個高風險的行為。“不把關的話,中國再出現新一輪的不良資產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中國監管機構應該多下工夫。這是值得警惕的事情,要注意風險。” “多管齊下”抑制過熱苗頭 “從國民經濟整體運行來看,不但要觀察投資與貨幣,還要觀察其他指標”,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中國發展觀察》記者表示,中國目前經濟的主要問題是消費需求不旺,這是當前經濟運行最主要的問題,解決的核心就是要提高消費需求。 從長期看,真正決定中國高投資率的主導性因素是中國的高儲蓄率。國家發改委投資所所長羅云毅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的相對于國際水平的高投資率是由高儲蓄率,實際上也就是低消費率內在決定的。 對于經濟是否“過熱”,曹遠征認為,“現在經濟運行屬于正常,但要警惕經濟過熱這種現象。” 從目前來看,政府可能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綜合起來運用,或者是加息或者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或者是公開市場操作,或者是取消利息稅之類的措施,對過熱的行業實行信貸調控。總的來說,直接或間接推升利率的壓力在增大。 蔣清海分析,加息屬于比較猛烈的措施。但是我國近些年來利率一直比較偏低,多次降息,刺激消費的邊際效應不斷下降,近期美國不斷提高利率,與人民幣之間的利差在拉大,為央行提高利率特別是貸款的利率抑制貸款增長創造了條件。如果過熱的苗頭加強的話,也不排除人民銀行會通過提高利率來醫治這種過熱的傾向。“但是上調利率,將有大量的資本流入,又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編后:經濟是否過熱還在討論時,4月27日央行正式宣布提高貸款基準利率,其意不言而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