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看待首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16:03 光明網-光明日報 | |||||||||
本報記者 馮蕾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3908億元,同比增長27.7%。既高于去年同期22.8%的增速,也高于去年全年25.7%的平均增速。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引起高度關注。4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還比較突出,要引起高度重視。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固定資產投資增
首季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原因是什么?這種“過快”的增長是否預示著宏觀經濟運行已出現“過熱”苗頭?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投資研究所前所長張漢亞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研究員。 增長原因及結構具有合理性 與2004年首季投資“過熱”的情況相比,今年投資增長似乎不太一樣。 2004年第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99億元,同比增長43%。投資增長、信貸增長和通貨膨脹出現“三高”趨勢,煤電油運尤為緊張。2004年4月,國務院果斷采取措施對宏觀經濟進行綜合調控。2005年第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從高位回落至25.3%。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再次出現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長引發思考:這樣的增速是否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是否已到了必須采取強硬控制手段的臨界點?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7%,這個增幅比較‘猛’。但應該看到,這種快速增長符合宏觀調控政策和新的產業政策,與2004年增長的內涵不一樣。要由此下一個經濟‘過熱’的結論尚早。”張漢亞說。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發展良好。又逢“十一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大批項目上馬是情理之中的事。 張漢亞分析說,從投資的地區結構看,一季度,東、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26.3%、32.6%和40.5%。形成了“中部地區投資增速最高,西部地區緊跟其后,而東部地區增速明顯低于中西部”的增長格局,顯示了經濟增長的區域格局有從過去長三角、珠三角兩極拉動為主,向著環渤海、中原、閩東南經濟圈等多極參與拉動的方向轉變的趨勢。這符合國家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 從各產業投資增長看,一季度,第一產業增長47.1%,第二產業增長32.7%,第三產業增長27.5%。農林牧漁業投資增長高于平均投資17.3個百分點,體現了新農村建設的大政方針已促使“三農”投資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交通運輸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通信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的投資延續了三年來的高增長勢頭,一季度這幾個行業占全部投資的份額已由去年同期的7.6%上升到了8.7%,符合國家振興裝備業和發展先進制造業的要求。交通“瓶頸”鐵路的投資延續了去年以來大幅增長的態勢,增長57.7%;國家鼓勵投資的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增長38.6%,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與居民“衣、食、住、行、玩”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投資增長加快,而這部分投資有助于消化中上游產業的部分過剩產能,對當前及未來的消費增長又有較強的帶動作用。此外,“循環經濟”板塊的投資正逐步成為“熱點”,廢棄資源回收加工業投資迅速增長。 同時,國家重點調控行業與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得到了有效抑制。一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的投資已明顯低于全國投資的平均水平。而前兩年投資增長較快的電力、熱力生產與供應業的投資也已從去年同期的46.0%回落到15.8%。這些都體現了國家“有保有壓”政策的落實,投資結構向符合宏觀調控要求與“十一五”規劃方向調整。 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資需警惕 “在首季投資快速增長的背后,有一個趨動力需要警惕——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張漢亞說,今年一季度,許多地方的領導剛剛換屆,明年要召開黨的十七大。各地方政府領導擴大投資上項目的沖動很可能高于往年。 張漢亞說,地方性新建項目的高增長是導致目前投資總量較快增長的主導因素。一季度,中央項目投資增長18.8%,所占投資比重從去年的10.8%下降到9.9%,而地方項目投資增長31.2%,所占比重從89.2%上升到90.1%。各地在一季度新開工項目數量為33411個,比上年同期多10635個,其中僅3月份就新開工21688個項目;新開工項目的計劃總投資達到146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0%。 “事實上,2003年以來的中國投資熱潮帶有濃厚的‘政治周期’色彩。”張曉晶說。2002年年底至2003年年初,絕大多數地方政府更換了領導人,經濟增長業績顯赫地區的領導人多數得到了晉升。在“唯GDP”的社會心態和官員考核方式下,新任地方領導普遍感到經濟增長壓力大,為了加快本地區經濟增長,不約而同地將工作重心放到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上,不僅促進了經濟增長還有利于解決失業問題。以2004年一季度為例,中央項目投資只增長4.8%,地方項目投資增長幅度高達60.2%。 張曉晶分析說,與作為真正市場化主體的企業投資會考慮投資風險和投資效果不一樣,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投資在追求數量和規模的擴張過程中,往往不去考慮投資失敗的成本,因為最終會由中央政府兜底,從而導致產能過剩和大量銀行不良資產。對于部分地方政府投資,建議進行必要的行政性干預。除了要扭轉“唯GDP”的觀念,轉變政府職能,還必須有相應的制度支撐和體制保障。讓政府投資者重視投資風險,為投資失敗負責。有關專家建議,盡快建立控制新上項目的緊急處置機制,明確控制新上項目的管理指揮系統的政府組織架構,制定控制新上項目的操作流程。 “寬貨幣、寬信貸”應適度微調 “中國的投資熱潮向來都是依靠銀行信貸推動的。”張曉晶說。一季度,我國的放貸規模達到了1.26萬億元,而今年全年的放貸目標是2.5萬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我國的放貸規模已經達到了全年的一半。 貨幣政策對房地產投資而言是最為敏感的因素。張曉晶分析說,去年,為控制房地產投資過熱,我國采取了限制房地產開發的諸多政策,包括控制房地產項目貸款。從去年10月開始,我國放松了房地產項目貸款的限制,“寬信貸”的政策使房地產投資在短期內迅速活躍起來。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2793億元,同比增長20.2%。盡管這個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6.5個百分點,但增幅還是較高,隱含著未來過熱的趨勢。因此必須高度關注,對貨幣政策適度微調。 “一季度投資增長較快,而CPI指數并不高。如果馬上采取嚴格的控制手段不利于擴大內需和經濟穩定增長,因此最好是進行適度的微調。”他建議,采取合理的市場化手段加上必要的行政干預。 中國人民銀行已決定自4月2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有關專家認為,此次央行貨幣政策的“微調”將對控制貨幣信貸過快投放,把好信貸“閘門”起到積極作用。這也將進一步鞏固宏觀調控成果,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進一步發揮市場手段在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張曉晶說,行政性調控應進一步探索更為科學的方法,比如開展窗口指導,告訴投資者哪些行業是鼓勵投資,哪些行業限制投資。此外,張曉晶認為,當前,仍要重視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最根本的是推進體制改革,唯此,才能實現投資質量與人民福利的雙增長。 3月22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下發了關于加快焦化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的通知;4月5日,下發了關于推進鐵合金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4月13日緊急印發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另據透露,針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已派出調查組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的省份調查,并將根據調查的結果采取調整措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