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建綠之貴與公共綠地之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14:07 現(xiàn)代快報 | |||||||||
據(jù)5月7日《人民網》報道,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表示,有的城市綠化建設中存在“高價建綠”的不良傾向,高價購買大樹古樹,動輒幾萬元、十幾萬元,保證不了成活率,造成巨額的資金和生態(tài)浪費。 據(jù)新華網5月7日報道,日前從建設部獲悉,全國仍有76個城市人均公共綠地不足3平方米,其中36個城市綠化覆蓋率不足10%。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的批評一語中的,一些城市的綠化為追求綠化覆蓋率與綠量,將“名樹、大樹進城”作為改變城市景觀的至上法寶,一擲千金的大手筆買來幾萬元、十幾萬元的名樹、古樹來裝點城市的門面,頗顯城市之氣魄和品位,也能讓城市蓬蓽生輝、光彩照人。而公共綠地的綠化卻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之所以形成“高價建綠”之貴與“公共綠地”之少原因是,在建造城市景觀的時候,許多地方從主觀意識和長官意志出發(fā),認為有名、價錢貴的就是好樹種,一味追求“看上去很美”,而不考慮樹木生長的正常規(guī)律和市民適合的綠色環(huán)境,花了大把鈔票制造出的卻是一堆“綠色泡沫”。其實,在這里,名貴樹木只是被當作一種工具,一種應景的工具,而公共綠地因其樸素的形象而被淹沒在政績的大潮之中。 可以說,“高價建綠”是城市建設中的不良傾向,裝點著城市美麗表象的同時,刺痛的是城市發(fā)展的靈魂。筆者認為,轉化“建綠之貴”與“公共綠地之少”的綠色誤區(qū)關鍵在于改變現(xiàn)行的綠化決策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加入有效的監(jiān)管手段和力量,用民意來主導城市綠化,做到綠化為民服務,而不是僅僅裝點門面,打造城市的表面奢華。其次,建立完善的城市綠化目標責任制,對綠色決策失誤進行問責,以防盲目和政績沖動決策。 只有這樣,才會少點打腫臉充胖子的“高價建綠”,進而遏制“綠色泡沫”。 (吳向陽 廣西職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