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7日 17:0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麻玉秀 來源:中國經營報 “零差率”給低價藥品帶來發展良機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春正在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上表示,將選擇一些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積極推行藥品銷售“零差率”試點,以實際進價供應患
商機透視 “雖然消費者對低價藥需求龐大,但由于低價藥的中間利潤偏低,因而在銷售渠道和零售終端上遭遇壁壘,最終導致低價藥越來越難見世面。”陜西東盛醫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關平說,首先是經銷商和藥店不喜歡賣低價藥。一種藥品出廠時,一般加價15%賣給醫藥批發商;醫藥批發商出手時,又加價20%~25%賣到醫院和藥店。這其中,經銷商的價差在5%~10%,假如同樣一盒藥,零售價一個為1元,一個為10元,則經銷商獲利就可能有10倍的差別!在目前醫藥關系并不規范、競爭無序的情況下,經銷商不喜歡低價藥是當然的。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低價藥在醫院渠道受阻。目前藥品收入占到醫院總收入的50%~70%,醫院當然“力保”這部分收入。原因很簡單:若按我國現行醫院銷售藥品15%左右提取利潤的政策規定,那么顯然是藥品價格越高,利潤越大。 所以,在“醫藥不分家”的情況下,無論是醫院還是醫生,都不會喜歡低價藥。在藥品招標采購中,低價藥最容易出現“中標死”的奇怪現象:低價藥往往在中標后,由于醫院和醫生都不支持,所以采購量極少;廠家因為醫院采購量極少,又不能去大規模生產,最終結果是低價藥逐步退出了醫院這個最主要的銷售渠道。 李志起營銷服務機構首席顧問李志起認為,藥品銷售“零差率”試點政策是可能打破這一“緊箍咒”的良方。因為不需要在流通中再承受中間環節的盤剝,藥品分銷企業也就可能愿意將低價藥鋪進這樣的醫院。只要醫院愿意開出低價藥,老百姓當然更愿意接受,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就可以將低價藥的市場規模共同托起來,讓藥品生產企業感受到一些政策的溫暖。 提示 “零差率”政策即使是在試點成功后,也還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支持,比如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反商業賄賂”行動,這將從根本上凈化整個醫藥環境,給那些生產品質優良、價格實惠的藥品的企業以最有力的支持。 國內市場大門向全出口企業打開了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聯合制定并發布了《產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許類外商投資企業產品出口情況檢查暫行辦法》,明確規定:產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許類外商投資企業,如發生了內銷行為,應補繳歷年已返還或免征的進口稅收稅款。若企業故意隱瞞、虛報,一經發現,其當年及隨后年度應返還的進口稅款將不再返還,并追繳歷年已返或免征的進口稅款。 商機透視 據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谷克鑒教授介紹,長期以來,國內市場上普遍存在著以出口為導向的外資企業內銷行為,國家對此一向是嚴加管理甚至禁止。最近因人民幣升值和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出口貿易難度加大,加上這些企業享受著我國稅收優惠,與國內進口企業相比有著“天然”的競爭優勢,所以許多企業都想方設法將產品內銷,從而給國內市場造成嚴重的不平等競爭。但因為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世貿組織向來反對諸如限制、禁止自由貿易的管理行為,因此,今后我國對此類問題的管理只能是放松,而不可能再緊勒。 谷克鑒教授認為,此辦法實際上是給全出口型外資企業打開了國內市場的大門,使企業內銷行為從地下轉到地上,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業內銷行為的發展。他建議,決定繼續做內銷的全出口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遇,盡快正式、深入地研究和開發國內市場,企業現在比以往應該認識到我國消費市場與國際市場有很大不同,如沿海與內地、城市與鄉村的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不均衡等問題,企業需要盡快針對國內市場對產品結構調整和重新定位。雖然補稅給全出口型企業增加了產品成本,但企業應看到我國鮮明的市場消費層次給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產品帶來了不小的商機,如成長期的產品,因量少、價高,適合在經濟發達城市起步,成熟期的產品適合在二線城市發展,進入衰退期的產品因為價格低廉,更適合進入廣大的農村市場,從而使企業盈利時間加長。 提示 此《辦法》并不帶有禁止性,而是在以前嚴令禁止基礎上的一種變通性措施。實際上給出口型外資企業敞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使相關企業可以從地道戰轉為地面戰,可以明正言順地做國內生意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