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舉起緊縮性貨幣政策大旗 宏觀調控謹慎求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6日 09:1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供應量偏高,信貸投放偏快等。為了把好信貸這個“閘門”,控制貨幣信貸過快投放,央行終于在4月28日舉起了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大旗,提高了各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同一天,央行還召開了有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參加的“窗口指導”會議,要求銀行要注意把握信貸投放的進度,防止大起大落,強化資本約束和改善信貸結構等。
今年以來,貨幣供應和信貸均出現了快速上升的勢頭。第一季度信貸增加額達到了1.26萬億元,超過了央行年初制定的2.5萬億貸款增加額的50%;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保持在18%左右的增長率的同時,狹義貨幣M1的增長率也開始回升。與信貸高漲相伴的是,投資增長率依然十分強勁,各類資源價格大幅飆升,物價水平在短期內面臨上升的壓力。在此背景下,央行小幅提高貸款利率和實施旨在促進信貸結構調整的窗口指導,應當說是恰當和及時的。 此次的緊縮性政策既在市場的預料之中,又在市場的預料之外。預料之中的是,自3月18日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發表關于采取各種政策組合,將銀行的流動性控制到合適的水平的講話后,市場紛紛預料到了央行會采取緊縮性的政策行動,債券市場的價格已有了長達一個月的反應;意料之外的是,央行并沒有像此前呼聲最高的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那樣來宣告它的政策姿態,而是采用提高了利率這一價格手段。 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是著眼于信貸供給能力的數量調控,而調整利率是著眼于資金成本,通過資金價格的變動約束借款需求,并進而抑制信貸與貨幣的過快增長,它們各自處于資金的供給與需求平衡杠上的兩端。央行行長周小川曾指出,以往中國貨幣政策較注重數量型的調控工具,而較少注重價格型的調控,但價格型的調控效果卻優于數量型的調控效果。因此,央行此次調整利率而不是準備金比率,既是央行在貨幣政策中注重利率機制這一現在國際通行的做法的一次具體體現,同時也表明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中顯得十分謹慎。畢竟,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的效果具有“巨斧”之說,它對金融與經濟的短期沖擊比較大,而利率小幅調整的影響則要溫和得多,謹慎有序的利率政策調整是更為可取的。 此次貨幣政策的調整顯示了央行追求貨幣政策的前瞻性,盡可能地降低貨幣政策的認識時滯與行動時滯,真正達到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在平滑經濟周期中的功效。貨幣政策的認識與行動時滯往往加劇了經濟的周期波動。為了熨平經濟的周期波動而不是適得其反,各國中央銀行都盡可能快地根據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此次利率的調整表明了央行的果斷,與2004年10月底的加息不同。上一次的加息是在物價指數達到周期波動的最高點、貨幣供應與信貸增長率出現了下降趨勢的背景下展開的,結果導致了2005年的CPI和銀行信貸增長率更大幅度地下降。而此次利率的調整是在信貸高漲的苗頭初露,而且物價指數處于較低水平的背景下進行的。但金融指標的先行高漲表明經濟在短期內存在物價上漲的壓力,因此,及時小幅提高利率造成緊縮性的心理預期,迫使借款者謹慎地行動,這對避免信貸的過度擴張和物價水平的上漲是有益的。 此次利率調整還表現出了與以往利率變動的不同特征。首先是央行將各期限的貸款基準利率都上調了0.27個百分點,如果所有的貸款都按央行的基準利率來執行,那么,貸款利率的期限結構將會變得更為平坦。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借款者借取更為長期的資金,對短期資金的需求會相對減弱。這一政策的變化也可能表明央行更加側重于抑制短期貸款的增長。畢竟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貸款增長中,主要是由票據融資和短期貸款的擴張引起的。但貸款期限結構的長期化會加重商業銀行“借短用長”的期限不匹配的問題。其次,央行并沒有像以往那樣同時調整存貸款利率,這使得中國本來就居高的存貸利差進一步拉大了,這自然是受到商業銀行歡迎的。人為地擴大利差,雖然有央行并不希望有太多的剩余資金在較高存款利率的誘導下進一步集中到銀行體系中的苦衷,但通過管制利率,以犧牲存款人的利益,為商業銀行創造租金機會和提高商業銀行的貸款收益,對增強商業銀行在更為市場化的利率環境下的盈利能力是沒有什么幫助的。 因此,盡管這次利率的調整表現貨幣政策一些進步的特征,但中國在利率機制的建設上、實實在在地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性盈利能力上,確實還需要下一番苦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