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象工程披著干實事的馬甲來忽悠咱老百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5日 10:37 紅網 | |||||||||
這年頭,越是貧困的地方,越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把炫耀擺闊當作一種“時尚”。繼揮資數億元操辦首屆“姓氏文化節”之后,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今年10月將舉辦第二屆“姓氏文化節”,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該活動列入為老百姓做的10件“實事”之首。 (5月4日中華網—《小康》雜志) 貧困縣適當打打“文化牌”,做大做強縣域經濟,造福一方百姓,本無可厚非,但關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今不少貧困縣的官員都處在捉襟見肘的經濟生態下,平時很難有露臉的機會,經濟發展若循序漸進,短時間內也難有起色,因而不切實際地照葫蘆畫瓢,借“節”造勢,“制造”亮點,便成了一些領導打造“政績”的“法寶”,成了一種“潛規則”。這不,當淮陽再度舉債辦節的“實事”一出爐,不僅吸引了上級領導的“注意”,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使得淮陽這個長期默默無聞、不為外界所關注的縣城“名揚四海”,激發了社會各界對這一事件的參與和評論。 要知道,動輒花數億元來辦一個可辦可不辦的節,在發達地區或許算不了什么,可在貧困的淮陽,這筆錢可以為群眾解決多少困難,讓多少貧困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啊!把如此勞民傷財之舉位列百姓“實事”之首,說明當地領導根本沒有把為官執政的立足點落在“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宗旨上,在“任意行政”、“好大喜功”等方面的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這種現象警示我們,在“形象”、“面子”、“注水數字”確實有用的浮躁環境里,“擺譜”制造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還在不時變著法兒粉墨登場! 由是觀之,淮陽縣興師動眾舉辦的第二屆“姓氏文化節”,即便披上了“老百姓十大實事之首”的外衣,也脫不了“政績工程”的干系。這樣的“實事”只能是官員的“實事”,是他們為尋求升遷刻意打造的一個“平臺”,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同。老百姓所想要的實事就是政府要切切實實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為百姓排憂解難,為百姓發展經濟出謀劃策。此說從《小康》雜志就此進行的的專項調查問卷中也可得到印證——當問及“您認為政府應加大對什么領域的投入”時,77%的人回答了“增加百姓的就業渠道”和“增加百姓收入,改善百姓的生活”。 我們歡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但不能餓著肚子來“擺譜”辦節,更不能容忍“形象工程”披著“實事”的馬甲來忽悠百姓。為此,一是要大力整治官場浮夸風,建立、健全一套科學的政績評估體制;二是完善干部任用體制,不能讓那些靠吹吹拍拍的官員嘗到甜頭,不然后來者會紛紛效仿,“擺譜”就會成為風氣;三是地方政府為百姓辦“實事”,不能完全由少數官員說了算,而應該讓百姓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四是完善監督體系,強化責任追究。如果我們的制度既能讓擺譜者吃不了兜著走,也能追究相關部門的領導責任,看誰還敢這么放肆打著辦“實事”的旗號來忽悠百姓? (稿源:紅網) (作者:高福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