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另眼看研究生擴招教育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9日 15:54 經濟觀察報

  侯楊方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又一年的研究生(均指碩士研究生)考試結束,成績已經公布。這幾年研究生擴招和報考人數的勢頭迅猛,繼2005年報考人數第一次突破百萬,今年更上層樓,報考人數127萬,再
創歷史新高,而招生人數也已經達到了34.4萬,是2000年的5倍多,速度不可謂不迅速。全國在校研究生數量也突破了100萬,在研究生的數量上,中國已經位居世界前列。

  研究生報考的火爆與本科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是密切相關的,而后者又與高校本科生的擴招息息相關。幾年來,全國高校招生人數由1998年的200萬人飆升至2001年的460萬人,翻了一番還多;僅僅過了5年,今年招生人數將達到近900萬人,幾乎又翻了一番。這種大躍進式的擴招帶來的直接后果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無門,直接的表現就是薪酬標準直線下降。以高校畢業人數最多的城市北京為例,2005年北京地區應屆畢業生的月薪較之上一年平均下降了16%。有專家預測,繼2003年大學生遭遇就業難后,2006年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還將比2005年降低22%左右;而在另一高校畢業生集中的城市上海,1000元的月薪已成為普遍的標準被畢業生們接受。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考研就成為了高校畢業生們的優先選擇,也至少在客觀上減輕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研究生擴招是必然的。

  當然,研究生擴招帶來的負面結果罄竹難書:合格的導師數量不足,教育質量下降,學術水平不僅濫竽充數,還帶來了不少抄襲、剽竊的惡果,這一切都是事實,可以舉出無數事例。但事有百害而必有一利,利與害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換,研究生擴招同樣如此。

  前面提到了高考的問題,其實研究生擴招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更高一級的高考,在一些沿海發達城市的職業市場上,研究生的文憑幾乎相當于幾年前的本科文憑;相應的,隨著高考擴招的規模更大、勢頭更猛,本科文憑因此貶值更甚,考研豈不正在變為高考?

  高考存在著各省

分數線不平等的現象,實質是各省的錄取率不一樣,高的如北京、上海,重點大學的錄取率可以達到16%以上,而一些省份只有10%,甚至5%。為了全國各地區的均衡發展,尤其是為了促進邊遠落后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對這些地區進行一定的錄取傾斜是情有可原的,但對本來就業機會就遠多于其他地區的北京、上海傾斜卻違背基本的公平、公正原則。改變這種不公平的呼吁存在多年,但這一現象不僅沒有改變,卻變本加厲。一些地方政府借著與教育部共建大學的機會,進一步擴大了本地生源的比例,據2003年統計,部分部屬重點大學的本地生源比例分別是:北大17%,清華16%,
復旦
44%,上海交大47%,武大50%,南大55%,浙大61%,其中北大、清華并非與北京市政府共建,其經費來源于全國的納稅人,因此本地生源的比例較低,但北京市每81個考生中就有一個上北大或清華;而50萬考生的河南僅168個招生指標,近3000考生才有一個上北大或清華。不同的錄取率導致各省分數線相差懸殊,同一班級的分數竟然會相差幾十分甚至上百分,其不公平顯而易見。近幾年,這一趨勢不僅沒能扭轉,還在進一步加劇。由于地方和部門利益,想要在短時期內改變這一不公平的現象希望渺茫。在這個現實背景下,研究生擴招就是對不公平高考制度的一種糾正。

  前面提到本科文憑貶值加速,因此憑借本地較高錄取率進入大學的畢業生與他們的同學一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因此考研變得越來越重要,與之相應,高考的重要性相對減弱。研究生考試沒有地區名額指標,比高考公平得多,是一次重新洗牌。所有考生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遵循相同的錄取標準,這樣就給了以前遭受不公平高考待遇的考生們第二次競爭的機會,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次是相對公平的。

  由于許多非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通過考研成為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現在招聘研究生時有一種“查三代”的做法,即查研究生原來本科的畢業院校,看其是否為名牌大學。但因為中國的高考是不平等的,因此這種做法容有商榷。按照這種邏輯,不僅要“查三代”,更要查“戶口”,因為同一所大學來源于不同省份的學生

高考分數線相差太大了。由于其戶口所在地錄取率低,許多優秀的學生不能進入名牌大學,而進入名牌大學的一些考生如果換個省份,可能連普通院校也考不上。不僅如此,高考是應試教育發展的終極產物,高分未必代表高能力,再加上一考定終身,考試發揮失;蛱顖笾驹甘д`等因素,有些優秀學生進入了并不理想的大學,考研是給了他們第二次機會。以本科學校取人的做法其實是一種沒有充足根據的歧視。

  我擔任研究生導師已經七年,以自己的經驗,并沒有發現名牌與非名牌大學出身的研究生在研究能力上有什么顯著性的差異。這其中的因素很復雜,我想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高考成績好的學生研究能力未必就強。高考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考察的主要是解題能力,而學術研究更注重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更何況能否考上名牌大學還存在著錄取率不平等和高考臨場發揮等因素。其實我非常反對研究生擴招,主要原因是合格導師的數量有限,一屆研究生如果超過三名,一名盡職的導師會感到吃力,無法保證教學的質量。但如果換一個思路,只將碩士研究生當作一種職業訓練,而不是必然將其作為一名未來的學術研究者來訓練,那么就可以降低學位要求——縮短學習年限甚至取消畢業論文(這些正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普遍做法和目前改革的方向),那么這樣的擴招也未必不是一件有益的事,至少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現實存在的不公平的高考制度?佳袑Ω呖嫉募m正不僅體現在錄取的相對公平性上,而且還體現在考試內容上。高考是應試教育的終極產物,過分注重一次筆試的成績;而考研包括了面試,更側重于考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且面試的權重越來越大,這也是對應試教育的一種糾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