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失真將引導出反智情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7日 07:21 每日經濟新聞 | |||||||||
崔宇 4月25日,社科院發布的《2006年房地產藍皮書》中顯示2005年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預售均價同比增長19.2%,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則顯示,2005年北京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全年上漲6.8%。此前,關于2006年1、2月份北京市房價的漲幅,有關部門也莫衷一是:國家統計局認為是7.3%,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統計局等部門卻認為是17.3%。
對同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現象進行統計,應該只有一種結果最接近真實情況,但現實卻是統計結果“百家爭鳴”,除卻統計方法和統計指標等技術性因素外,各部門“自說自數”背后的利益訴求也令人浮想聯翩。 放寬視野可以發現,目前統計數據“失真”現象愈演愈廣、愈演愈烈,筆者認為大致可分如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自身失真”,就是說統計數據本身是注水和摻假的,以地方統計數據為甚。由于現有統計體制和政績考核體系的缺陷,地方政府的數據往往不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得出,而是出于政治需要根據“他地”情況平衡之后得出。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在今年兩會上曾披露,2004年各省區市上報的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個百分點,總量差距高達26582億元,真是“水漫金山”! 第二種是“發布失真”,就是指有關部門在發布統計數據時,常常散布“不完全信息”,刻意“只及一點,不及其余”,使公眾無法判斷和比較,進而造成誤解。 比如,目前統計房價的方法包括抽樣調查法和房屋均價法,而有關部門公布房價統計數據時既沒有說明采用何種方法又沒有說明何種方法權威,結果造成信息混亂,使專家和公眾無所適從。又如,國稅總局前幾日曾表示我國宏觀稅負與國際上其他國家比較,仍處于較低水平,一時輿論嘩然。事實上,宏觀稅負即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理論上是以宏觀經濟總量GDP為考量,而不是以微觀主體如企業和個人的收入為考量的指標,再加上中國的GDP增長與居民收入增長嚴重脫節,以及各種琳瑯滿目的“費負”,使宏觀稅負無法真實體現國民實際承擔的稅負水平。國稅總局熱衷于國際比較卻疏于國內比較,如此不理性的“理性思考”,無疑將加重公眾的誤解。 第三種是“傳播失真”,主要指媒體在報道時由于專業性不足或“偏見”,導致統計數據“失真”。 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政府應及時提供公共信息,以彌補由于不完全信息導致的市場失靈。而統計數據的一次又一次“失真”,一方面會使企業和個人承擔信息失靈所導致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會誤導和扭曲政府的宏觀經濟決策。 現代政府的公共責任中,包括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來降低公眾的信息搜尋成本,扭曲或利用公共信息作為政策和尋租工具、加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絕不可取。當公眾在信息失真和話語失真的環境里豕突狼奔時,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就會暗自滋生,“反智”與“反社會”情緒將緊隨其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