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發改委出臺投資調控新舉措 > 正文
 

結構性矛盾凸顯 宏觀調控風聲漸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6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調控政策力度不會超過2004年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2%。作為“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的首季經濟增速,這個增幅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日前,發改委公布了水泥、焦化、鐵合金和鋁業等行業的結構調整目標,其他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也將陸續出臺。這是否意味著新一輪宏觀調控即將開始呢?我們將如何解決宏觀調控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本報《上證
·觀察家》推出今日話題———

  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政府將出臺調控措施降低投資增速和市場的流動性,但政策力度不會超過2004年的措施,而且效果難以持續。畢竟此次投資反彈的力度低于2004年初,而且對油、電、煤、運的壓力也不如當時大。另外,2004年的經歷證明,當時大量行政措施的出臺和貨幣緊縮只使投資增速在二季度有所回落,三季度全面反彈,全年GDP達到10.1%。

  目前從政府公開表達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上也表明,政府認為目前經濟偏熱的程度不如2004年。2004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認為當時經濟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特別是一些行業投資增長過快,導致信貸投放增幅過大,造成煤電油運供應趨緊。”但今年4月14日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發出的措辭則要溫和得多,認為經濟運行中突出問題是固定資產投資過快,貨幣供應量偏高,信貸投放偏快,對外貿易結構性矛盾突出,強調要繼續實施穩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注重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突出問題。

  在消費需求短期內難以大幅拉動和匯率升值幅度較小的事實下,國家無法同時解決外部失衡和內部失衡兩對矛盾:一旦投資增速大幅放緩,進口需求下降,外貿順差上升,增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但投資增長長期快于消費可能造成將來產能過剩,金融風險增大。政府將在這兩個都不理想的狀態間作出選擇。

  中國宏觀調控思路方式謀變 新一輪調控將更注重市場化手段

  □樂嘉春 博士

  當今年第一季度GDP數據公布之后,市場對國家是否應當再次進行宏觀調控的議論也再度興起。問題是目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過熱與物價指數低位運行及一些行業產能過剩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由此增加了宏觀調控的艱巨性與復雜性。因而,如何尋求新的宏觀調控思路與方式,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任務。

  調控在某種程度上失靈

  自2004年以來實施的宏觀調控,可以說已顯示出在某種程度上的失靈或失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門之間的利益之爭導致了宏觀調控缺乏協調性和有效性。我們不妨以房地產業為例來說明。有些政府部門尤其是地方政府對房地產業發展中出現的泡沫現象在認識上有偏差,以為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或手段如推遲高檔房產的入市步伐來阻止大型城市中房價的有序調整,結果是房地產價格依然持續上漲。另外,對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外資大舉進入房地產市場沒有采取有效的監管措施,中國房地產市場猶如一個不設防的灰色地帶,導致外資成為推升中國房價的一大刺激因素。這說明,各級政府部門之間各自為政,政出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觀調控的協調性和有效性。

  如果沿著這一思路展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盡管科學發展觀已成為一個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高綱領,但目前地方政府仍沒有將這一原則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不少政府官員依然將GDP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首要目標,資源(包括資金、支柱產業等)的爭奪之戰也越演越烈。由此,導致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偏快,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樣,一方面是導致了貸款增長明顯加快,另一方面又產生了一些物價指數的低位運行。

  制度性改革嚴重滯后

  導致宏觀調控效應弱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性改革嚴重滯后。例如,我們明知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是導致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依然沒有對“強接售匯制度”實施有效的改革。外匯風險壓低市場利率的風險越來越顯著,但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卻遲遲不提升利率。相反,低利率的風險又導致了貸款成本偏低而刺激了人民幣貸款的快速增長。這說明,如果我們不進行一些制度性改革,那么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可能是趨于短期目標的,對類似投資增長反彈的調控失靈是必然的,同樣也難以改變目前依靠出口及投資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

  現在,當宏觀經濟出現了一些結構性過熱與核心物價指數較低及一些行業產能過剩之間的突出矛盾時,盡管目前經濟數據顯示有必要采取一些緊縮性措施,如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或控制信貸及投資過快增長等,但我們認為不應該再糾纏于目前是否要強化宏觀調控的簡單命題,而是要對宏觀調控之所以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失靈或失衡進行積極的檢討。

  宏觀調控要有長期目標

  對此,我們應該樹立宏觀經濟管理的長期目標,不能讓宏觀調控流于短期目標的形式,這樣的話,不僅會造成經濟的短期波動,而且也會被一些利益集團所利用。可以說,并不是宏觀調控的政策或目標不靈,相反是在執行過程中由于利益之爭或制度性改革滯后等因素導致了這些政策或目標沒有被真正落實,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因而,要解決中國宏觀調控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首先要繼續加快制度性改革進程,由此來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其次,要杜絕部門或地方利益的干擾,建立起一個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強有力的協調部門,不能放任一些利益集團假借市場化名義“行”經濟尋租的非市場化行為。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宏觀調控的協調性和有效性。

  當然,我們認為,關鍵還在于要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目標,任何忽視科學發展觀的經濟理念與行為,都會由于摻雜著各種利益之爭的不平衡和矛盾而導致宏觀調控的失靈或失衡,在這方面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教訓。所以,尋求中國宏觀調控的協調性和有效性,關鍵是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宏觀經濟管理的思路和方式上來一次重大的革命性變革。

  一系列經濟數據使得市場對中國新一輪宏觀調控表示出強烈擔心,但高盛昨日發布的研究報告稱,中國政府新的調控政策將更加重視市場化手段,而且將會以保護內需為前提。

  此外,高盛的報告仍對中國維持積極投資的觀點,認為盡早采取政策調整將增強政府健全的周期管理可信性,因而有助于延長此輪經濟周期的持續時間。

  該報告作者,高盛(亞洲)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及信貸增長強勁令許多投資者對潛在的政策收緊感到擔憂,目前的宏觀問題及風險與2003-2004年的“過熱”非常相似,而且政策挑戰均是源自人民幣低估。

  在這篇題為《中國當前宏觀問題與2004年比較分析》報告中,梁紅預計中國2006年真實GDP增長率將達到9.6%,CPI通脹率為2.2%。梁紅表示,此輪政策調整,“如果力度過小或時間過遲,風險都將更加累積”。她還強調,“在人民幣匯率改革這個問題上,情況同樣如此。”不過她也表示,與2004年初的宏觀調控相比,監管層此次將會做得更好。

  梁紅預計緊縮政策調整將在周期的初期開始,但更加注重市場化手段,即通過更多依靠基于市場的調整而不是采用行政手段。

  (本報記者 禹剛)

  高速增長GDP包含更穩定因素

  一些海外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政府今年不太可能采取嚴厲的措施來控制經濟增長。原因是通貨膨脹率還較低,并且目前的增長并非只集中在出口、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增長實際上還反映了國內消費的提升。J.P.摩根的經濟學家表示:“我并不期待中國政府采取任何激烈措施,因為他們對高速增長感到非常滿意。”

  在2004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了交通基礎設施不足的掣肘,港口、鐵路都顯得過于擁擠。但是,由于現在這些部門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投資,新的

高速公路、鐵路以及港口建設將能容納更多的經濟增量。亞洲最大的船運公司之一Noble G roup的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埃爾曼稱,貨物的港口滯延的問題在過去的18個月中得到了解決。

  海外經濟學家還認為,2003年,中國的銀行貸款曾經飛速膨脹,這種局面在2004年得到了控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4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