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堯:引進依賴陷阱預警國家經濟安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5日 10:22 中國產經新聞 | |||||||||
撰稿/CIEN評論員 朱冰堯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有這樣一個提案:題目是《關于建立國家經濟安全體系的建議》。建議提出,“跨國并購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重要特征,是企業和國家經濟走向全球舞臺的必經之路。但是,在跨國公司擴大占有其他國家市場時,往往使被并購企業所在國經濟受到很大沖擊,甚至會威脅一國經濟安全。”
在中國經濟融入世界大舞臺的同時,由此帶來的安全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曾明確提出,要有效防范和應對來自國際經濟領域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 《孟子·告子下》云:“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影響世界的盛世之下,我們同樣要“憂患”全球化趨勢深入國內經濟所帶來的種種風險。 “拉美化”的經濟前車之鑒,有必要讓我們警醒于外資入侵與技術壟斷等經濟安全危機,同樣應盡快建立完善的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機制,從而實現經濟的互利雙贏而不是“引狼入室”。 所謂“國家經濟安全”,是指一國最為根本的經濟利益不受傷害,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一國經濟在整體上主權獨立、基礎穩固、運行健康、增長穩定、發展持續;在國際經濟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衛力和競爭力;不至于因為某些問題的演化而使整個經濟受到過大的打擊和遭受過多的損失;能夠避免或化解可能發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機。 目前我們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國家關系實際上核心就是利益關系。國家安全利益是雙邊或多邊戰略中國家關系的首要基礎。而與經濟利益相比,安全利益則是決定國家戰略關系性質的首選。 因此,隨著全球化對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滲透,構建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機制,確保中國經濟安全持續發展,已成當務之急。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戰略資源安全、金融安全、本土產業安全的生態安全等問題都是關乎生存與發展的重大經濟安全問題。 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們更要防止和化解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安全帶來的威脅,確保我國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在現階段要重塑國家安全新理念,構建21世紀的國家經濟安全總體戰略,增強應對突發事件和危機的迅速反應能力和臨界處理能力;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包括國家科技競爭力、金融競爭力、市場競爭力、教育與環境競爭力,以及經濟體制與人力資源開發競爭力;加強制度創新,構建國家經濟安全的防御體系,根據我國的資源占有和需求情況,建立一定規模的國家經濟資源戰略儲備和保障體系,從而為國家經濟安全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當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外部力量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正面效應。中國經濟畢竟不可能像從前那樣通過“閉關鎖國”實現自我發展。而且歷史經驗證明,封閉發展最終的結果就是“列強瓜分”。但在積極應對外來經濟要素對國內經濟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的同時,目前也是中國開始考慮嵌入內生戰略的最佳時期。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開始形成了滿足生存需要后的剩余,為嵌入內生增長模式奠定了物質基礎,而且處在升級中具有彈性的中國產業結構也是嵌入內生增長產業的最佳時期;另外,目前是中國導入新的引資戰略,避免陷入引進陷阱的關鍵時期。目前各地存在過度招商引資,已經出現了引資依賴的苗頭,如果不對這個趨勢加以有效控制,就有可能陷入引進依賴的陷阱。 實際上,每一筆外資、每一項國外新技術、每一個資本龐大的國際大商場都有著潛在的引進依賴危險。當這樣的引進從量變走向質變之時,就是我們的經濟安全出現危機之時。因此,細致觀察每一個引進項目,加大自我知識產權的力度,是預警國家可能面臨的經濟安全危機的首善之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