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認證是把雙刃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3日 18:31 中國經營報

  作者:厲林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最近的“全國牙防組”事件,以及歐典地板獲準使用中消協“3·15”標志事件,讓很多人患上了“認證過敏癥”,如今,認證領域正遭遇著一次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認證對于企業到底意味著什么?企業通過怎樣的途徑才能獲得合法的認證?這些都值得我們重新去審視。

  “通常情況下,很多企業都會把通過認證當做一種實力的證明!痹谝患艺J證機構從事13年審核工作的管建中告訴記者,實際上認證是一個企業具備某種公信力的體現,而推動企業申請認證的動力不僅來自管理者自身的要求,更是市場的推動。

  “認證”其實并不神秘

  國內的認證制度于1995年起步,同期逐步建立了相關規范。目前在世界上共有8種認證類型,在我國主要開展其中的兩種:產品認證和管理體系認證。

  產品認證分為兩種:強制性產品認證和自愿性產品認證。前者是政府為保護廣大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等,依法實施的一種產品評價制度,如汽車、安全玻璃、消防等行業的產品,如果沒有加印認證標志,一律不得出廠、銷售;而后者的范圍則十分寬泛,是否進行認證取決于生產企業的意愿。

  對于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獲得管理體系認證,是其提高管理水平并被國際市場認可的有效渠道。管理體系認證是一個涉及到組織方方面面的評選,包括組織機構、運作規則、資源配置以及產品服務的類別進行規范,也是一個組織各方面能力的體現;而產品認證只是針對一個品種的商品,相對簡單。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認證制度進一步受到重視,認證帶來的巨大利益更讓我國企業趨之若鶩。據統計,目前我國企業獲得ISO9001證書的已經有十幾萬家,獲得ISO14001證書的有1萬多家,獲得OHSAS18001證書的超過4000家,上述三種認證都是企業管理體系方面的認證。我國目前有39個分類,包括采礦、食品、紡織、木制品等大類,幾乎每個領域的企業都有相對應的認證標準。

  在我國,擁有認證資格的機構只有115家,其中一部分機構同時具備認證幾種管理體系認證的資格。任何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可以按照標準要求申請認證。一家企業在認證前可以向認證咨詢公司申請,幫助內審和改進。在條件成熟時,再向認證審核機構遞交認證申請,審核符合標準要求的企業可以獲得認證證書。

  偽認證鉆了企業投機的空子

  在1994~1996年,質量認證在國內剛剛興起時,曾出現一陣企業追捧的風潮,這讓當時的認證咨詢費用一度漲到了認證費(按每位評審員每天3000元)的5~10倍。而到2000年以后,市場價格回歸理性,咨詢費基本與認證費相當,多年來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

  隨著“認證”褪去神秘的面紗,一些偽認證也開始躍躍欲試。據管建中分析,牙防組的認證,屬于一種既非體系認證,又非產品認證的,更傾向于是一種對產品的證明。而類似的一些公信力證明也可以引申到一些協會或組織機構的評優評獎。類似現象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在國內也風行過,如部優、省優、市優等等,可以說獎項四處泛濫。之后,政府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逐漸規范建立了一套價值評價體系,“認證風”曾平靜了幾年。然而從2002年開始,國內的各種評獎之風又有抬頭之勢。

  雖然認證是一種市場行為,但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嚴格監管。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按照慣例,每年國家相關監管部門會專門對認證機構進行審核,抽查一些認證的企業相關資料,每年也會處罰甚至撤銷幾家不符合規范的機構資格。但是,并不能真正起到震懾的作用。目前仍有一些國內、國外認證機構違規操作、弄虛作假。如頒發的認證證書名不副實,甚至會出現認證機構非法出售認證證書,企業只要交幾萬元,甚至1萬多元,根本用不著建立什么管理體系,就能從這些非法的認證機構拿到認證證書。這多出現在一些小規模、短線操作企業,為了達到眼前的利益,找一塊“鍍金”的牌子,從而導致認證的含金量日漸褪去。

  事實上,“認證”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任何想利用它,“偷工減料”的企業或機構,最終會免不了嘗一嘗這把“雙刃劍”的厲害,“全國牙防組”和歐典的局面都是現成的教科書!

  相關鏈接

  認證的八個好處

  1. 提供滿足顧客一般或特定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開拓占領市場,充分利用非價格因素提高競爭能力。

  2.擴大銷售渠道和銷售量,實現優質優價,獲得巨大利潤。

  3.促進建立體系化的、嚴謹的經營管理模式,優化組織結構,完善經營管理,建立減少、消除,特別是預防質量缺陷的機制。

  4.帶動服務和產品的結構調整,推動技術改造,增強自身實力。

  5.表明尊重消費者權益和對社會負責,提高企業信譽,樹立良好的形象。

  6.打破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進入一體化市場,擴大出口。

  7.有助于形成品牌,同時,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8.避免重復抽查和檢驗,節省用于檢驗的資源。

  偽認證的害處:

  1.陷入各類評獎,透支權威機構形象和品牌,本末倒置,最終讓企業不勝其煩。

  2.花大量經費,做華而不實之功。

  3.敗露后身敗名裂,多年心血毀于頃刻之間。

  4.自欺欺人,麻痹放松,遇市場風云,終無力自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