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中國經濟陷入宏觀陷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2日 10:35 財經時報 | |||||||||
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已使中國陷入宏觀陷阱。收緊政策可能無效,泡沫因素持續擴大,硬著陸風險持續上升。政府應繼續大力推動增長從出口和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從沿海地區向內陸農村地區轉移。 中國可能陷入一個宏觀陷阱。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利率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這助長了泡沫性因素的擴張。金融資本向房地產建設單向傾斜,而購房需求卻不相匹配,這種失衡表
貸款提速不會引發緊縮政策 2005年全年新增貸款2.35萬億元,2006年全年新增貸款規模預期目標為2.5萬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已達1.26萬億元。盡管每年年初通常是銀行放貸高峰期,但一季度新增貸款以及貨幣總量增長額仍然遠遠超出預期。這批新增貸款將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微觀層面的信息顯示,貸款條件的放寬應為本輪貸款加速承擔責任。以房地產為抵押的貸款價值比(Loan-to-value ratio)大幅上升。有些地方的貸款價值比從50%提升至100%;股票作為抵押品也為更多的貸款機構所接受。 從貸款條件的放寬看來,有關部門是在有意識地放松2004年緊縮政策期間所設定的貸款限制。因此,盡管一季度新增貸款大大超過原計劃的信貸控制規模,但它應該不會引發另一輪緊縮政策。若當局真打算采取緊縮政策,它一開始就不會放寬先前那些貸款條件。 對于當前的這種情形,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個解釋是,國有銀行正在加緊準備IPO,若增加放貸,就可以為其IPO提供支持,因此,國有銀行有增加放貸的動機。如果這個解釋成立,那么本輪貸款增長應該會在2006年下半年逐漸停止。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各地政府想借此緩解2005年下半年樓盤滯銷為房地產開發商帶來的資金流動性問題。房地產業可能仍將直接、間接為地方政府收入做出25%-35%的貢獻。如果為房地產開發商解困是當局放松貸款條件的根本動機,那么當前貸款增勢即使到今年下半年還是不會趨緩。這種情況之下,2006年的貸款控制規模將不得不順勢抬高。 上述兩種解釋都有可能成立。當前貸款加速的趨勢到下半年可能會有某種程度的緩解。但無論如何,本年度貸款控制規模可能會超出原定目標4000-5000億元,這繼而可能將GDP增長率抬高1.5至2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減緩可能結束 從電力消費趨勢來看,中國經濟增長自2004年上半年以來一直在減緩。2003年發電量增長15.4%,2004年增長14.9%,2005年增長13.3%,2006年1-2月份增長11.2%.發電量增長率逐年減緩,主要是由于貸款規模降低。中國的銀行系統中有相當多的剩余流動資金,因此只要有關當局有所松動,貸款加速就有可能出現。從今年一季度的情形來看,貸款加速已成現實。 貸款規模的復蘇,緩解了經濟增長減緩的壓力。由于樓盤滯銷,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在2005年下半年遭遇資金流動性問題。如今貸款的增加為開發商化解了燃眉之急,樓盤施工又可繼續進行。地方政府看來也增加了借款以解決安置補償問題。安置補償款的增加,帶動重新安置的居民的購房需求,刺激了2006年3月份樓盤銷售的回升。 中國房地產業對GDP直接、間接的貢獻率達三分之一。地方政府收入中的25%-35%來自土地銷售、房地產稅費以及其他渠道的房地產業利潤。不管當前樓盤銷售景況如何,地方政府都會有動機去推動房地產開發,因為一旦有新的房地產項目推出,就可以為地方政府本身帶來大量收入。 我們將2006年GDP增長預期從7.8%象征性地調升至9.5%,以反映中國金融政策的變化。我們并不認為政府會針對當前貸款加速的局面采取新一輪緊縮政策。若是沒有相關部門的支持,此前的貸款條件放寬之舉不可能發生。而若在此時收緊信貸,豈不是與政府先前有意放松銀根的政策相悖。 中國的GDP數據至今仍是難解之謎。電力消費與GDP之間的關系已經大大改變。2001-2005年間,中國的電力消費增長67.8%,GDP增長45.1%,由此推出,中國電力消費相對GDP的彈性系數為1.2.而在此之前的十年中,該彈性系數為0.8.電力消費相對GDP增長的彈性系數變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快,僅僅以經濟結構變化為解釋是說不通的。相比而言顯得更可信的一個解釋是,中國的GDP增長率在2002-2005年間被大幅低估了。 硬著陸風險再次抬頭 當前這一輪信貸刺激又是針對生產環節的,尤其是房地產建設。而居民的購房需求卻沒有同步上升。事實上,金融數據顯示樓盤需求依然滯后。舉例來說,2005年按揭貸款比2004年增加2400億元,達到6620億元;而消費者貸款(包括住房按揭貸款)在2006年一季度僅增加431億元,同比少增32.3%,這組數據顯示,樓盤滯銷趨勢并未改變。 消費者住房抵押貸款需求跟不上房地產建設貸款快速增長的勢頭,對此有三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中國的居民在購房時是用現金結賬的。這是當前最流行的一種解釋。但難以理解的是,為什么這種現象發生在2005年,而不是之前?中國經濟中沒有發生什么巨大變化,足以導致這一突如其來的轉變。 二是樓盤銷售數據可能失實。由于預售部分占樓盤銷售的大頭,地方有可能在樓市交易發生的統計時間上做手腳。有些城市可能少報往年銷售數字,而抬高了去年的數字。 第三種解釋是,某些地方政府加快了安置進程,提高了安置補償金。地方政府可能以安置土地為抵押,直接貸款以支付安置補償成本。安置居戶用現金購置房產,而債務則記在政府公司賬上。 不管抵押需求滯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當今中國的住房需求已經達到頂峰,而同時樓盤建設的數量仍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長。2007-2008年很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樓盤供給過剩。在樓盤建成之后,其市值將占GDP的30%,因此,它將成為決定本輪中國經濟著陸狀況的最重要的宏觀因素。 宏觀收緊可能無效 中國2004年的緊縮政策,阻止了硬著陸的來臨。而當前這輪信貸刺激,使硬著陸風險重又抬頭。尤其是,如果屆時出口也和房地產一起減緩,那么硬著陸幾乎是不可避免。當然,出口表現取決于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表現,這并非中國政府所能控制。 宏觀收緊政策,比如提高準備金率,事實上并沒有用。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剩余非常之大,即使提高準備金率,當前剩余的流動性也不會削減到可以使貸款放緩的程度。而且,人民幣升值預期使中國的銀行間拆借利率低于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300個基點甚至更多,也就是說,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依然存在,那么流動性過剩的情形就不太可能改變。 若再度收緊貸款條件,會比以上方法有效得多。可以再次壓低抵押貸款的貸款價值比(LTV ratio),尤其是針對土地和股票為抵押的貸款,應將其貸款價值比調低到50%以下。這種做法可以使貸款增長放緩,但可能會使銀行系統內的剩余流動性進一步增加,同時還會加劇中國的貿易順差。 看來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已將中國置于宏觀陷阱中。除非政府能盡快化解人民幣升值預期,否則中國經濟中的泡沫因素會繼續擴張,并在未來兩年內導致硬著陸。 央行正采取系列措施引導資金向外流出,以降低人民幣升值預期。比如,現在個人購買美元的條件有所放寬,此外,央行還放寬了對國內基金投資境外資產的限制。如果政府愿意容納國內基金投資境外資產額快速升至1000億美元,那么該舉措將帶來巨大影響。但是,中國政府向來喜歡緩步前進,不太可能允許這方面的境外投資額度上升太快。 一個快速解決方案是,迅速將人民幣升值到市場長期以來預期的水平。市場預期人民幣在未來兩年內將以每年2%-3%的幅度緩步升值。我認為這個預期是合理的。 轉變增長方式 我們仍然認為,中國需要改變其發展模式,當前這種模式依靠政府調配資源以擴大投資,并以此推動出口增長。出口獲得的收入增長為政府主導的投資進一步提供資金來源,導致財富和收入過于集中、消費不足、社會關系日益緊張,并加劇了中國同其他主要貿易伙伴國的摩擦。 最近幾個月,出口和貸款驅動的投資保持強勁增長,中國經濟進一步陷入不平衡狀態。我們繼續期望政府能做出適當的政策調整,以推動增長從出口和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從沿海地區向內陸農村地區轉移。 如果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體制不能有長足進步,如果農民工就業條件(最低工資水平)不能有實質性改善,如果不能以增加普通家庭財富水平的方式來釋放中國的消費潛力,那么即使中國的GDP增長水平再高也沒有用,因為這種增長是低質量的、無法持續的。 外部環境的改善可能會使中國的問題得以解決。如果美國樓市迅速下跌10-20%,中國的出口就可能迅速下滑,從而化解市場對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這種外部震蕩可以奏效,但顯然它不是中國想要的結果。 總之,除非有什么特殊事件發生,否則中國目前深陷其中的宏觀陷阱將會持續下去。這個陷阱一方面會使中國經濟繼續一往直前,因為它大大降低投資所需的資金成本;但另一方面,經濟中的泡沫因素將持續擴大,硬著陸的風險將持續上升。 (徐寒梅譯,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