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爭端趨于理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2日 10:13 財經時報 | |||||||||
周峰 中美貿易關系,是一種誰也離不開誰的戰略結構,雙方越要發展貿易,就越可能產生更多爭端。因此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對待和解決這些爭端。 相對于“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時那種激情燃燒的歲月,現在中美兩國負責具體
這些議題大多都在剛剛結束的中美峰會上出現過,包括臺灣問題、人權問題、軍費開支、能源安全、伊核問題、朝核問題以及貿易問題。這些恰如其分地印證了布什總統對中美關系“非常積極而復雜”的概括。 當然,中國面對爭端采取了更多建設性態度。在貿易問題所涉及的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人民幣匯率和美國貿易逆差等方面,表現出足夠撫慰姿態。一再表明中國需要專注打擊腐敗、縮小貧富差距、整治環境污染等國內問題,無意亦無可能挑戰美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為幫助消除美中貿易逆差,中國還向美國派出了巨額采購團。 這些努力讓全世界都看出來中國不想搞貿易戰。中美峰會正是雙方為避免敏感爭端升級,力求縮小分歧的集成之作。 但歷史也證明,中美貿易可能永遠達不到一個雙邊都滿意的理想線,而只會圍繞這一理想追求高低起伏。 雖然在不到一年內人民幣已升值3.2%,來自歐盟和亞洲的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都支持穩健的人民幣政策,美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孟德爾也認為,中國保持匯率穩定對地區和世界經濟都有好處,但美國內“頑固派”的不滿卻仍頑固地存在。 據世貿組織統計,從1995年至2005年中國連續11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這當中美國的動作自然不在少數,從舊式的反傾銷、反補貼、國家干預,到新式的技術、環境、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等壁壘,貿易硝煙春去春又來,從未云散。 但正如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指出的,中美貿易關系是“相互確保經濟摧毀”,雙方在金融、貿易問題上無論誰開第一槍,受傷的都是中美雙方。這在實質上說明,中美貿易是一個超級大國與一個崛起巨人的經濟關系,是一種誰也離不開誰的戰略結構。雙方越要發展貿易,就越可能產生更多爭端,有如一場沒有句號的持久戰。因此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對待和解決這些爭端。 雖然用平常心來看待伴隨中美貿易發展而來的矛盾非常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把目光跳過當前爭端投向未來。 輿論認為,目前美國所奉行的禁止本國公司向中國出售高技術和軍民兩用技術的政策,明顯有違美國一再標榜的“公平貿易”,即中國所贊成的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 如果美國能夠排除一個超級大國對一個崛起巨人的政治歧視,將公平進行到底,那么正需要高技術滋養的中國經濟必然有助于消除美貿易逆差。此次中國領導人訪問微軟及波音飛機制造廠,也說明中國愿意借助高科技貿易減少中美逆差。 實際上,高科技比例不大的中國國際競爭優勢從來就沒有什么神秘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低工資、世界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外商直接投資風險最小。 但也正是在這些所謂優勢中,潛伏著中國經濟未來遭受挫折的可能。從中國港口運出去的那些令人眩目的商品,大多都是在中國的外資企業管理和生產的結果。中國外貿增長方式落后,缺乏真正具有天才的創新,而越南、印度等卻很容易成長為與中國爭奪投資的角色。 從這一角度來看,所謂中國給美造成的貿易逆差含金量并不大。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和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卻很類似。 當時日本通過突破性擴大產品生產范圍和設計模式打入歐美消費市場,在“日本威脅論”和“日本崩潰論”的交響樂中,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遺憾的是,當時日本未能對最終定義上世紀最后幾年世界經濟核心的工業范式給予足夠了解和重視。 而正是這些信息軟件、先進的空間技術和生物技術革命等新經濟因素,使美國重新超越日本占領了全球經濟中心。如果用發展的心態和眼光來看待中美貿易爭端,這一點似乎尤其值得作為國際地緣經濟強國崛起的中國思考。 (作者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謀略學博士 文章代表個人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